2023年最新的苏轼乌台诗案简介.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 2023年最新的苏轼乌台诗案简介 乌台诗案简介 乌台诗案,发生于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为苏轼政治生涯重大转折,几至于死亡,后经力保,改谪黄州团练副使安置。所谓 乌台 ,即御史台,因官署内遍植柏树,又称 柏台 。柏树上常有乌鸦栖息筑巢,乃称乌台。 起因 乌台指的是御史台,汉代时御史台外柏树上有很多乌鸦,所以人称御史台为乌台。 北宋神宗年间苏轼因为反对新法,并在自己的诗文中表露了对新政的不满。又由于他当时是文坛的领袖,任由苏轼的诗词在社会上传播对新政的推行很不利。所以在神宗的默许下,苏轼被抓进乌台,一关就是4个月。李定等人曲解了苏轼以前写的诗词,并对苏轼严刑拷打, 诟辱通宵不忍闻 。 由于王安石的求情,苏轼虽免于一死,但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元丰二年(1079)三月,苏东坡由徐州调任太湖滨的湖州。他作《湖州谢上表》,其实只是例行公事,略叙为臣过去无政绩可言,再叙皇恩浩荡,但他在后又夹上几句牢骚话: 陛下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 句中 其 为自称,他以自己同 新进 相对,说自己不 生事 ,就是暗示 新进 人物 生事 。古代文人因为客观环境使然,总是习惯于在谴词造句上表现得十分微妙,而读者也养成一种习惯,本能地寻求字里行间的含义。比如御史台里的 新进 们。六月,监察御史里行何大正摘引 新进 、 生事 等语上奏,给苏轼扣上 愚弄朝廷,妄自尊大 的帽子。明明是苏轼在讽刺他们,而他们反说苏轼愚弄朝廷。偷梁换柱正是小人们的惯技。这里还有一点背景,王安石变法期间,保守派和变法派斗争激烈,两派领袖分别是两位丞相司马光和王安石,因前者给后者的长信中有 生事 二字,于是 生事 成了攻击变法的习惯用语; 新进 则是苏轼对王安石引荐的新人的贬称,他曾在《上神宗皇帝》书里说王安石 招来新进勇锐之人,以图一切速成之效 ,结果是 近来朴拙之人愈少,而巧进之士益多 。后来正是曾拥护过王安石的 巧进之士 吕惠卿把王安石出卖了,使其罢相。 朝廷的公报是固定按期出版的,相当于官方报纸,苏轼的文字照例惹人注意,这次谢恩表,使那些 新进 成了读者心目中的笑柄。而他们恼羞成怒,必然对苏轼进行报复,同时也是借新法谋私利、打击异己的一个步骤。 但单凭《湖州谢上表》里一两句话是不行的。偏偏凑巧,当时出版了《元丰续添苏子瞻学士钱塘集》,给御史台的新人提供了收集材料的机会。监察御史台里行舒亶(念dǎn)经过四月潜心钻研,找了几首苏轼的诗,就上奏弹劾说: 至于包藏祸心,怨望其上,讪渎谩骂,而无复人臣之节者,未有如轼也。盖陛下发钱(指青苗钱)以本业贫民,则曰 赢得儿童语音好,一年强半在城中 陛下明法以课试郡吏,则曰 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知无术 陛下兴水利,则曰 东海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盐碱地)变桑田 陛下谨盐禁,则曰 岂是闻韶解忘味,尔来三月食无盐 其他触物即事,应口所言,无一不以讥谤为主。 他举的例子, 赢得 两句及 岂是 两句出自《山村五绝》; 东海 两句出自《八月十五日看潮》; 读书 两句出自《戏子由》。但经断章取义后,句句上纲上线。 马上,国子博士李宜之、御史中丞李定前脚后脚杀到,他们历数苏轼的罪行,声称必须因其无礼于朝廷而斩首。李定举了四项理由说明为什么应当处苏轼极刑,他说: 苏轼初无学术,滥得时名,偶中异科,遂叨儒馆。 接着说苏轼急于获得高位,在心中不满之下,乃讥讪权要。再次,皇帝对他宽容已久,冀其改过自新,但是苏轼拒不从命。最后,虽然苏轼所写诗之荒谬浅薄,但对全国影响甚大, 臣叨预执法,职在纠察,罪有不容,岂敢苟止伏望陛下断自天衷,特行典宪,非特沮乖慝之气,抑亦奋忠良之心,好恶既明,风俗自革。 这位李定正是当年因隐瞒母丧而被司马光称为 禽兽不如 的家伙,苏轼也讥他 不孝 。虽然群小都要苏轼死,但神宗皇帝不愿杀害他,只同意拘捕他,而且不同意苏轼在进京途中关入监狱过夜。 此时,苏轼的一个好友王诜,是他印了苏轼的诗集,听到这个消息,赶紧派人去给南部的苏辙送信,苏辙立刻派人去告诉苏轼,朝廷派出的皇差皇甫遵也同时出发,但苏辙的人先到,苏轼知道消息,立即请假,由祖通判代行太守之职。 皇甫遵到时,太守官衙的人慌做一团,不知会有什么事发生。苏轼不敢出来,与通判商量,通判说躲避朝廷使者也无济于事,最好还是依礼迎接他,应当以正式官阶出现。于是苏轼穿上官衣官靴,面见官差皇甫遵。 苏轼首先说话: 臣知多方开罪朝廷,必属死罪无疑。死不足惜,但请容臣归与家人一别。 皇甫遵淡然道: 并不如此严重。 命士兵打开公文一看,原来只是份普通公文,

文档评论(0)

158****077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