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学生学分认定考试.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普通高中学生学分认定考试试题 语文4·必修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30分;第Ⅱ卷为综合题,70分;共100分。考试时间 为120分钟。 2、答第Ⅰ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试题和答题卡一并收 回。 3、第Ⅰ卷每题选出答案后,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ABCD)涂黑。如需改动, 必须先用橡皮擦干净,再改涂其他答案。 第Ⅰ卷 (选择题 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浸渍(zì) 逡巡(qūn) 妆奁(lián) 呱呱(guā)坠地 B .踯躅(zhízhú) 机杼(shū)  拾掇(duo) 巨商大贾(gǔ) C .半晌(shǎng) 湮没(yān)  布衾(qīn) 数(shù)见不鲜 D .舟棹(zhào) 暮霭(ǎi) 愆期(qiān) 夙兴夜寐(sù ) 2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陨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 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 B .校园贴吧集自由交流与随意攻击于一身,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多元化观点拷问着道德 底线。 C .一些人不愿矫正恶习,不肯迁就,不肯喜欢一切别人认为可爱的东西,而总是怨天犹人。 D .贾樟柯、王小帅的电影《世界》、《青红》在国内公映,陆川的《可可西里》获第25届金鸡奖最佳 故事片奖——第六代电影人携作品在众人面前频频亮像。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 .他们的言论在社交场所大煞风景,个别的还得罪许多人,以致他们到处和人格格不入。 B .读金庸、琼瑶的小说,或可斜倚床头,随手一翻;读巴金、冰心的文集,则须备上香茗 月下品味;然而读鲁迅,则要正襟危坐,凝心静神地细细咀嚼。 C .别看他平时言语不多,但在和同学交流学习心得时却口若悬河地说个不停。 D .这次民族珍宝展出,汇集了金石、陶瓷等种类的一千多件精品,它们质地的优良、造型的美观都让 参观展览的中外游客叹为观止。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散文的真正作意或精神是在铺垫好这些基石后,向情感、精神等形而上的领域大胆进发,构建出一 个精神或心灵。 B .民事法律行为是公民或者法人设立、终止、变更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 C .高速磁悬浮列车没有轮子和传动机构,列车的悬浮、导向、驱动和制动都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 的。 D .人文精神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在课文之中,就在师生们共同的品读活动之中,就在我们用心发现 和呵护的情境之中。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 ~7题。 我国古代的咏花词的类型,虽然达到了逼真、传神的艺术境界,但多侧重于表现自然。更多的咏花词佳 作侧重于表现感情。由感官向心灵开拓,审美对象便由形象转向意象,由目接之景转为神遇之景,诗境 便由“物境”转为“意境”。在创作上,追求表现审美主体心灵感受的“韵味” ,通过超视听的心灵(或称“第 六感官”)来把握对象。如陆龟蒙《白莲》云:“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醉时”就体现了一种特有的 韵味,诗人借此表达芳洁自赏而又寂寞凄清的心境,这首诗打动人的魅力在于此。钟嵘《诗品》中说: “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诗人的艺术追求也在于此。其目的并非“状难写之景如在目 前” ,而是“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白莲欲坠的形象究竟是怎样的无关紧要,这里仅以此富有韵味的意象 传出一种心境罢了。又如姜夔《暗香》写寒梅云:“竹外疏花,冷香入瑶席。”又云:“千树压,西湖寒 碧。”皆是幽冷心境的意象表现,有“得意忘象”之趣。如从形貌之似的角度去落实,往往是不可捉摸的, 那样去鉴赏便要失去韵味,难免买椟还珠之讥。如司空图所云:“遇之匪深,即之愈希,脱有形似,握乎 已违。”故我们读这类诗词,更不可仅仅注意花卉形象的描摹,诗人已不是着眼于“ 目击可图”之境,而意 在“境外生境”。“境外生境”者,于“物境”之外生出“意境”也。我们应力求通过品赏韵味进而领会竟境, 方不负古人。故司马光云:“古人为诗,贵在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知。” (《诗人玉屑》卷六引) 由物境引起内心触动,而将与它相似的内在情感投射到审美对象上,将自身情感托之于外物,这就构成 了咏花词的另一境界——“情境”。这已是“移情作用”的表现,已经不完全是从审美感受的角度出发,而 是内在心灵情绪的一种外化,托之于花卉形

文档评论(0)

文库垃圾佬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这个人很懒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