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会计学定义第1页/共32页震颤(tremor)指促动肌-拮抗肌群交替收缩或不规则同步收缩引起身体的任何部位的不自主节律性振荡运动鉴别:肌阵挛、阵挛、肌束颤动、部分癫痫持续状态、寒战等 分类第2页/共32页(一)行为学分类静止性震颤(resting tremor) 动作性震颤(action tremor) 姿势性震颤(postural tremor) 运动性震颤(kinetic tremor) 任务特异性震颤(task-specific tremor) 混合性震颤(mixed tremor) 分类第3页/共32页(二)病因分类 生理性震颤病理性震颤原发性震颤帕金森病震颤小脑性震颤脑干震颤酒精性震颤药物中毒性震颤肌张力障碍性震颤周围神经病性震颤分类第4页/共32页(三)震颤频率分类 低频(4 Hz) 小脑震颤红核震颤软腭震颤中频(4-6 Hz) 原发性震颤(老年患者)帕金森病震颤肌张力障碍性震颤心因性震颤高频(6 Hz) 原发性震颤(年龄较轻)增强的生理性震颤直立性震颤肌张力障碍性震颤心因性震颤病理第5页/共32页 病变部位包括大脑皮质、白质、基底节、丘脑、中脑、小脑及外周神经,病变的性质包括血管性、变性、炎症、肿瘤、外伤、脱髓鞘等 静止性震颤:基底节病变意向性震颤:小脑及其传出通路损害Holmes震颤:上位脑干/小脑、丘脑病变继发性软腭震颤:见于小脑/脑干病变,特征性病理改变是下橄榄核假性肥大有些震颤只有递质代谢或神经功能环路的活动异常,并无病理组织上的异常,例如原发性震颤 震颤的病理生理机制第6页/共32页机械性振荡反射性振荡中枢振荡器前馈及反馈通路扰乱引起的振荡 震颤的病理生理机制第7页/共32页机械性振荡机械性振荡属物理现象,其频率仅受到肢体的惰性(僵硬程度、重量)的影响,与肌肉收缩活动无关肢体增加负荷后,机械性振荡频率降低 身体不同部位的机械性振荡频率不同 震颤的病理生理机制第8页/共32页反射性振荡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反射活动形成,如牵张反射 理论上,离中枢越远的身体部位,神经传导时间较长,振荡频率较低反射性振荡的频率受机械性振荡频率的影响,肢体增加负荷后,反射性振荡频率也降低 震颤的病理生理机制第9页/共32页中枢振荡器单个核团内的神经元具有节律性兴奋的特性,通过缝隙连接或突触连接发放得以同步化,下传并驱动下运动神经元产生节律性兴奋丘脑腹外侧核下橄榄核多个核团通过神经纤维联系构成环路,兴奋活动在环路中周期性传递而产生振荡活动帕金森病:皮层-基底节-丘脑-皮层环路特发性震颤:下橄榄核-小脑振荡 肌电发放频率不随负荷增加而降低第10页/共32页小脑-齿状核-红核环路第11页/共32页皮层-基底节-丘脑-皮层环路震颤的病理生理机制第12页/共32页中枢前馈或反馈通路扰乱 肢体简单运动动作肌肉兴奋为三相式:主动肌-拮抗肌-主动肌第二相拮抗肌兴奋由小脑-丘脑-皮层通路通过前馈机制实现小脑病变将导致主动肌-拮抗肌兴奋不协调,主动肌-拮抗肌对运动偏差的不断修正将导致肢体产生振荡运动 在进行指向运动时将表现为意向性震颤 第13页/共32页小脑前馈控制示意图震颤临床第14页/共32页增强的生理性震颤第15页/共32页诱因:惊吓、焦虑、代谢紊乱(甲亢、嗜铬细胞瘤、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低血糖)、体力活动、戒酒、停用镇静剂、某些药物反应(肾上腺素、锂剂、烟酸、氨茶碱、糖皮质激素)、饮用富含黄嘌呤类似物的饮料(茶、咖啡) 主要表现为姿势性震颤 治疗:去除诱因,β-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 原发性震颤第16页/共32页1/2患者有家族史,已发现两个致病基因位点,定位于3q13(称为“FET1”)和2p22-25(称为“ETM”或“ET2”) 发生机制:下橄榄核-小脑振荡、小脑齿状核-丘脑-皮层通路各年龄组均可发病,但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隐匿起病,逐渐进展,典型为姿势性及运动性震颤,频率一般为3~8Hz以手部受累最多见,其次是头面部,躯干和下肢很少受累。疲劳、情绪波动可使其加重,酒精、β受体阻断剂可使其减轻原发性震颤第17页/共32页诊断:隐匿起病,缓慢进展的姿势性或动作性震颤,不伴其他神经症状或体征,应考虑ET。阳性家族史及饮酒后震颤减轻有助于诊断。美国运动障碍学会诊断标准:(1)主要诊断标准:①双手及前臂的动作性震颤;②除齿轮现象外,不伴有其他神经系统体征;③或仅有头部震颤,但不伴有肌张力障碍。(2)次要诊断标准:①病程超过3年;②有阳性家族史;③饮酒后震颤减轻。(3)排除标准:①伴有其他神经系统体征,或震颤发生前不久有外伤史;②由药物、焦虑、抑郁、甲亢等引起的生理亢进性震颤;③有精神性(心因性)震颤的病史;④突然起病或分段进展;⑤原发性直立性震颤;⑥仅有位置特异性或目标特异性震颤,包括职业性震颤和原发性书写震颤;⑦仅有言语、舌、颏或腿部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6.27--12、博微配电网工程设计软件使用手册.pdf VIP
- 阿里巴巴集团股权结构分析.doc VIP
- 锡安长老纪要1-24本.pdf VIP
- YYT 0735.1-2009 麻醉和呼吸设备 湿化人体呼吸气体的热湿交换器(HME) 第1部分:用于最小潮气量为250mL的HME.docx VIP
- 汽车仪表盘图标全解.docx VIP
- 阿里巴巴上市后的股权结构(阿里巴巴最新股权结构).doc VIP
- 氧气、乙炔管理制度.docx VIP
- 上海众辰NZ100变频器用户使用说明书调试手册.pdf
- 伴有肺炎的肺脓肿多学科决策模式中国专家共识(2025版).docx VIP
- fwd系列高静压风机盘管机组-特灵空调.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