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指南》学习心得——音乐节奏感培养初探.doc

幼儿园:《指南》学习心得——音乐节奏感培养初探.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音乐节奏感培养初探 《指南》中指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幼儿教育作为启蒙教育,一直以来受到国家的重视。各种习惯的养成、能力的培养、动作的协调在幼儿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为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我们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在注重启发式教育的同时,探索了适合幼儿音乐节奏感培养的教学方法。 1 从生活中出发,引导幼儿倾听感知各种节奏 音乐是听觉艺术,为提高幼儿听觉能力,培养他们对节奏的感知,我们为幼儿提供了各种发展听觉的物质条件,开展了许多训练听觉的游戏,让他们用耳去听、用心去感知。 幼儿生活在声音的世界中,节奏无处不在,选择幼儿熟悉的,贴近生活的节奏素材,让他们亲自感受和模仿生活中的节奏,亲身感受节奏的对与错[1]。如:小鸡叫出“叽叽叽,叽叽叽”的声音;汽车喇叭发出“笛笛笛,笛笛笛”的声音;刮风了,会发出“呼”、“呼”的声音;小闹钟,一动就会笑的布娃娃和各种动物叫声的录音,引导鼓励幼儿用肢体语言的形式表现和感受这些节奏。在老师的鼓励引导下,孩子们会用小雨点飞呀飞,“嘀嘀嘀”的喇叭声、水龙头上“嘀嗒嘀嗒”的流水声,小闹钟的指针一格一格走的声音等不同的节奏肢体动作形式表示出来,渐渐对节奏产生浓厚兴趣。 2 将节奏训练融入到有趣的游戏中,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 如果幼儿对某一项活动毫无兴趣可言,那么他们就很难掌握这方面的能力。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必须抓住学生的直接兴趣[2]。 例如,我们戴上小熊的头饰,创设与熊宝宝们一起到森林找蜂蜜的情境,往森林走时可以一步一步不快不慢地走,被蜜蜂发现时则加快脚步走,而抱着大蜂蜜罐的时候则慢吞吞地一摇一摆地走……这种快慢不同的走路形式就是节奏。幼儿必须全神贯注地听和看才能跟上教师的节奏,看似是一种游戏,其实是一种节奏练习,幼儿对这种方式很喜欢也很容易接受。再如,考虑小班幼儿年龄的特点,循序渐进地加入一些幼儿能理解的形象符号,绘画一些小手小脚的卡片、小兔吃青草的卡片,在孩子们掌握了具体的形象之后,尝试着换成节奏型,孩子们不仅能用拍手,跺脚来表示,还能用拍肩,拍膝盖,耸肩,点头,招手等多种方式来表示了。在有趣的活动中,渐渐培养起了幼儿的音乐节奏感。 3 从身体动作表现中培养对音乐的感受,让幼儿进一步感悟节奏 用身体的动作表现节奏,也是幼儿把自己对节奏的感受和理解用优美的动作表现出来的一种形式。例如,用走跑的动作表现节奏。师生一起扮成小松鼠,开始时弹奏的全部都是四分音符为一拍的乐曲,引导幼儿边听音乐边走,走的速度与音乐的快慢完全一致,然后再弹奏八分音符为半拍的乐曲,小朋友来不及走,就会学着小松鼠的样子蹦蹦跳跳的,很自然的跟音乐小跑起来。训练几次后,只要老师弹的节奏一变,幼儿马上就会变换步伐。又如笔者会让幼儿听两段节奏,首先小兔子的音乐是什么样的,小鸟的音乐又是什么样的。小鸟和小兔子一起出来玩,当幼儿听到小兔子的节奏时就一蹦一跳的走,当听到小鸟的节奏时又放慢脚步缓慢的飞起来。动作并不是固定的,孩子们只要能听出两段节奏的不同,同时能用自己喜欢的动作展示出来,就说明他们在动作表现中,感悟到了节奏。 4 利用各种打击乐器辅助幼儿感知音乐的节奏 音乐是多种感官感知的艺术,我们可以利用各种各样的打击乐器辅助幼儿对于节奏的感知。小班幼儿好动,手脚总闲不住,结合这一特点,经常让他们进行乐器演奏,既能加深幼儿对节奏的掌握,又能激发他们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可谓一举两得[3]。我们在音乐角为幼儿提供了各种打击乐器,让幼儿练习使用,开始时孩子们并不能有效地掌握这些乐器的使用方法,教师不能操之过急,要先让他们敲打着玩,目的在于使幼儿了解各种不同乐器能发出不同的音响。然后,逐渐引导幼儿通过亲身操作,知道用不同的方法敲击乐器,可产生不同的音响效果。如用鼓锤敲打鼓的正中、侧面和边缘,其声音各不相同。待幼儿对乐器产生兴趣之后,我们就鼓励、引导幼儿用乐器为他们熟悉的歌曲打节奏,各种乐器演奏不同的节奏型,多声部进行配合,会有很丰满的音响效果,幼儿间的相互倾听协调配合,也能更好地促进同伴间的幼儿相互合作,培养幼儿的成就感。在各种打击乐器的辅助下,孩子对于节奏的掌握一步一步的牢固。时间长了音乐素质和能力自然而然的就提高了,教师的培养目标也就达到了[1]。 节奏无处不在,让幼儿感受节奏不仅仅是在音乐活动中,只要老师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处处引导幼儿发现节奏、感受节奏、表现节奏,进而从节奏中感受到音乐的曼妙!幼儿感受节奏感就会渐渐培养起来。

文档评论(0)

K12教育资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2月03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