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及其基本特征.pptx

  1. 1、本文档共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会计学;第一节 种群的概念 ;种群(population)是生态学的重要概念之一,是在一定空间中同种个体的集合。除生态学外,进化论、遗传学、分类学和生物地理学等都使用种群这个术语;为了强调不同的侧面,有的学者还在种群定义中加进诸如能相互进行杂交、具有一定结构和一定遗传特性等内容。种群是物种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基本单位 。 ;种群生态学研究种群的数量、分布以及种群与其栖息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和其他生物种群(例如,捕食者与猎物、寄生物和宿主等)的相互作用。 种群遗传学研究种群的遗传过程,包括选择、基因流、突变和遗传漂变等。 ;第二节 种群的动态 ;种群动态是种群生态学的核心问题。种群动态研究种群数量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变动规律。简单地说,就是①种群的数量或密度;②种群的分布;③种群数量变动和扩散迁移;④种群调节。 ;一、种群的密度和分布 ;常用统计种群密度的方法——样方法;标志重捕法;单体生物 〔unitary organism) 各个体保持基本一致的形态结构,它们都由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成; 构件生物(modular,organism) 由一个合子发育成一套构件(modules)组成的个体,如一株树有许多树枝,一个稻丛有许多分蘖。 一般,高等植物是构件生物,大多数动物属单体生物,但营固着生活的珊瑚、数枝虫、苔藓等也是构件生物。 ;二、种群统计学 ;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不同年龄组的个体在种群内的比例和配置情况。研究种群的年龄结构和性比对深入分析种群动态和进行预测预报具有重要价值。 种群的年龄结构通常用年龄锥体图表示。年龄锥体图是以不同宽度的横柱从上到下配置而成的图(图3—1)。横柱的高低位置表示不同年龄组,宽度表示各年龄组的个体数或百分比。 ;;1、增长型种群:锥体呈典型金字塔形,基部宽,顶部狭。表示种群有大量幼 体,而老年个体较小,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是迅速增长的种群。 2、稳定型种群:锥体形状和老、中、幼比例介于增长型和下降型种群之间、 出生率与死亡率大致相平衡,种群稳定。 3、下降型种群:锥体基部比较狭、而顶部比较宽。种群中幼体比例减少而 老体比例增大,种群的死亡率大于出生率。 ;性比;;(二)生命表的编制 ;;存活曲线 ;;;;;三、种群的增长模型 ;(一)与密度无关的种群增长模型 ;;2.种群连续增长模型 ;;(二)与密度有关的种群增长模型 ;产生“S”型曲线的最简单数学模型是前述指数增长方程(dN/df=rN)上增 加一个新的(1-N/K),得: dN/dt=rN(1-N/K)=rN(K-N)/K 其积分式为: Nt=K(1+ea-rt),即为著名的逻辑斯谛方程。;四、自然种群的数量变动 ; 一种生物进入和占领新栖息地、首先经过种群增长和建立种群,以后可出现不规则的或规则的(即周期性的)波动,亦可能较长期地保持相对稳定;许多种类有时还会出现骤然的数量猛增,即大发生,随后又是大崩溃;有时种群数量会出现长时期的下降,称为衰落.甚至灭亡。 ;(一)种群增长;图3—6 蓟马种群数量变(柱高示观观测,虚线示通过补算的预测值);对比各年增长曲线,可以见到许多中间过渡型。因此,“J”型增长可以视为是一种不完全的“S”型增长,即环境限制作用是突然发生的,在此之前,种群增长不受限制。 ;(二)季节消长 ;;(三)不规则波动 ;(四)周期性被动 ;(五)种群的暴发 ;(六)种群平衡 ;(七)种群的衰落和灭亡 ;(八)生态入侵 ;第三节 种群的空间格局 ;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称为种群空间格局 (spatial pattern)或内分布型(internal distribution pattern)。分3种类型: ——均匀型(uniform):均匀分布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种群内个体间的竞争。 ——随机型(random):每一个体在种群领域中各个点上出现的机会是相等的,并且某个体的存在不影响其他个体的分布。 ——成群型(clumped):成群分布是最常见的内分布型。成群分布形成的原因是:1、环境资源分布不均匀、富饶与贫乏相嵌;2、植物传播种子方式使其以母株为扩散中心;3、动物的社会行为使其结合成群。 ;;空间格局的检验方法很多,常用的方法是方差/平均数比率法 ;;第四节 种群调节 ; 种群的数量变动,反映着两组相互矛盾的过程(出生和死亡,迁入和迁出)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因此,影响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的一切因素,都同时影响种群的数量动态。于是,生态学家提出许多不同的假说来解释种群的动态机制。 ;一、气候学派;二、生物学派 ;三、食物因子;四、自动调节学说 ;(一)行为调节;(二)内分泌调节 ;(三)遗传调节;D.Chitty提出一种解释种群数量变动的遗传调节模式。他认为

文档评论(0)

kuailelaifenxian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太仓市沙溪镇牛文库商务信息咨询服务部
IP属地上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320585MA1WRHUU8N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