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建筑基坑支护构造节选会计学选用原则第1页/共54页1.1包括常用基坑支护结构型式的布置、构造和设计要求,还包括地下水控制与基坑开挖等方面的技术措施与要求。1.2当场地具备放坡开挖条件,且放坡开挖不会对周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时,基坑可采用放坡开挖.放坡开挖的坡率与护坡措施应根据地区经验、岩土特性、开挖深度综合确定。软土地层中采用单级放坡开挖的基坑开挖深度不宜大于4m,采用多级放坡开挖的基坑开挖深度不宜大于7m选用原则第2页/共54页1.3土钉墙不适合用于淤泥质土、淤泥、膨胀土以及强度过低的土(如新近填土等)。1.4水泥土重力式围护墙适用于软土地层中开挖深度7m以内的基坑工程。1.5以地下连续墙、灌注桩排桩、型钢水泥土搅拌墙、钢板桩、混凝土板桩等作为围护墙,结合设置内支撑或锚杆等组合而成的支护体系,适用于多种地质条件、基坑开挖较深、施工场地狭窄或周边环境保护要求较高的基坑工程。选用原则第3页/共54页1.6地下连续墙适用于基坑开挖深度大于10m;邻近存在保护要求较高的建、构筑物,对基坑本身的变形和截水要求较高;或采用支护结构与主体结构相结合的基坑工程等。1.7软土地层中的基坑工程,采用灌注桩排桩时开挖深度不宜大于20m;采用型钢水泥土搅拌墙时开挖深度不宜大于15m;采用钢板桩或混凝土板桩时开挖深度不宜大于10m选用原则第4页/共54页1.8混凝土支撑适用于基坑面积较大,形状复杂的基坑工程。钢支撑适用于狭长或平面形状规则、面积和开挖深度适中的基坑工程。软土地层中钢支撑适用于开挖深度在20m以内的基坑工程。1.9锚杆不宜在淤泥、淤泥质土、泥炭、泥炭质土及松散填土层内应用;当需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应用锚杆时,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锚杆的适用性;锚杆不宜设置在既有建(构)筑物基础下方;当锚杆超越用地红线时宜采用可回收式锚杆。土钉墙第5页/共54页2.1.1土钉可分为成孔注浆型钢筋土钉与击入式钢管土钉。成孔注浆型钢筋土钉土钉墙第6页/共54页击入式钢管土钉土钉墙第7页/共54页2.1.2土钉墙由土钉、喷射混凝土面层、被加固的原位土体及必要的防排水系统组成。土钉墙宜采用洛阳铲人工成孔或机械成孔的钢筋土钉。对不易成孔的松散或稍密砂层以及流塑状态的钻性土层宜采用击入式钢管土钉。2.1.3土钉墙应按分层开挖、分层施做土钉及混凝土面层的步序进行设计和施工。土钉墙土钉排数、间距、长度、直径等应根据基坑开挖的各工况整体滑动稳定性及土钉承载力计算确定。第8页/共54页土钉墙2.1.4土钉水平间距和竖向间距宜为1~2m;当基坑较深、土钉墙坡体范围内土的抗剪强度较低时,土钉间距应取小值,并可小于1m.第9页/共54页土钉墙2.1.3土钉墙应按分层开挖、分层施做土钉及混凝土面层的步序进行设计和施工。土钉墙土钉排数、间距、长度、直径等应根据基坑开挖的各工况整体滑动稳定性及土钉承载力计算确定。2.1.4土钉水平间距和竖向间距宜为1~2m;当基坑较深、土钉墙坡体范围内土的抗剪强度较低时,土钉间距应取小值,并可小于1m.土钉墙第10页/共54页2.1.5土钉长度一般可取开挖深度的0.5~1.2倍,软土地区可取开挖深度的1.5~2.0倍。土钉不宜超越用地红线,同时不应进入邻近建(构)筑物基础之下.2.1.6土钉与水平面夹角宜为5°~20°,应根据土性和施工条件确定。当利用重力向钢筋土钉孔中注浆时,夹角不宜小于15°.2.1.7土钉墙墙面的坡率(h宽l)宜取1:0.3~1 : 0.7,不宜大于1:0.2 ;当基坑较深、土的抗剪强度较低时,宜取较小坡率。土钉墙第11页/共54页2.1.8土钉应采用设置加强钢筋或承压板等构造措施与面层进行有效连接2.1.9注浆材料可根据土钉类型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M10的水泥浆或水泥砂浆灌注桩排桩第12页/共54页2.2.1灌注桩排桩有分离式、咬合式、单排式、双排式等布置形式。灌注桩排桩第13页/共54页2.2.2灌注桩排桩直径不宜小于500mm,并宜取50mm的模数。桩身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宜为C30或C35,且不应低于C25.2.2.3灌注桩排桩的嵌固深度应根据支护结构的抗隆起、抗滑移、抗倾覆及整体稳定性等要求计算确定。2.2.4灌注桩排桩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1/150.灌注桩排桩第14页/共54页2.2.5当采用分离式布置形式时,相邻桩间净距不宜小于150mm,并应根据土层特性、桩径、桩长、开挖深度、桩身垂直度,以及扩径情况确定。2.2.6当采用双排桩布置形式时,双排桩的排距宜取2~4倍桩径。2.2.7当基坑需要考虑截水时,对于采用分离式、双排式布置的灌注排桩需另设截水帷幕,灌注桩排桩与截水帷幕之间的净距宜为150~200mm.灌注桩排桩第15页/共54页2.2.8咬合式灌注桩排桩的防渗性能应满足自防渗要求,一般不需另设截水帷幕。2.2.9灌注桩排桩纵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