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特点:通过细化的设问来考查实验基本操作,从而间接考查学生动手能力。 07 仪器的连接 08 仪器的连接 09 仪器的连接 10 仪器的名称 11 仪器的名称 12 有机物分离提纯 13 有机物分离提纯 14 有机物分离提纯 15 仪器的连接 仿真练 :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实验探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 (1)如果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 ① 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仿真练 :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实验探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 (1)如果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 ② 实验结束后,欲验证反应生成气体的还原性,小组同学取装置B中溶液少量于一洁净的试管中,应向试管中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填序号)。 A.品红溶液 B.稀盐酸 C.BaCl2溶液 D.稀硝酸 BC 仿真练 :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实验探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 (2)为了更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该小组有同学建议用图2装置替换图1装置中的A部分进行探究实验。针对图2装置回答:①改进后的装置符合绿色化学思想的设计是 。 准备结束实验时将铜丝向上提出溶液,不会继续产生SO2 。 仿真练 :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实验探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 (2)为了更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该小组有同学建议用图2装置替换图1装置中的A部分进行探究实验。针对图2装置回答: ②准备结束实验时立即熄灭酒精灯,B中的液体不会倒吸,其原因是 。 试管A中气体压强减小,空气从D导管进入试管中 LOGO 化学学科素养的考核日益凸显,体现化学 学科核心价值——应用情景试题凸显(如身边 的化学、工业流程) ?化学学科核心方法——探究实验凸显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宏微结合、分类转化 变化守恒、模型认知、实验探究、 绿色化学 命题转向 1.正在进行着“广积粮”阶段,但知识点比较零碎,没有很好的将它们内化、归类,以形成知识网络。 2.对很多的化学反应原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其前因后果没能真正弄清楚,很多相似的知识点容易混淆。 3.能基本将一些化学知识或规律应用在化学题目的解题中,但不熟练,不灵活,导致解题速度慢,限时考试中的发挥就很不理想了。 4.解题经常审题不清,不能很好的围绕题目,严格按照题目的要求或暗示来作答。 一、现阶段学生情况分析 1.正在进行着“广积粮”阶段,但知识点比较零碎,没有很好的将它们内化、归类,以形成知识网络。 2.对很多的化学反应原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其前因后果没能真正弄清楚,很多相似的知识点容易混淆。 3.能基本将一些化学知识或规律应用在化学题目的解题中,但不熟练,不灵活,导致解题速度慢,限时考试中的发挥就很不理想了。 4.解题经常审题不清,不能很好的围绕题目,严格按照题目的要求或暗示来作答。 一、现阶段学生情况分析 二、各阶段复习要达到的目标 1.对知识点、热点、考点进行思考、总结。让学生掌握的知识更为扎实牢固,相似的知识横向类比,同类的知识纵向归纳,从而形成知识网络。 2.通过轮次复习,结合近几年理综化学高考的热点与方向,对学生进行专题训练,做好重点知识的强化与难点的突破。 3.提高学生的知识综合、归纳与概括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知识的运用能力。 4.提升学生准确审题,快速破题,严密规范答题的能力,为限时训练节省时间的同时减少非智力因素导致的丢分。 1.紧紧围绕《考试大纲》及说明,把握好复习的面与度 三、复习备考思路 《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它对高考要考查的知识范围及每个知识点的能力层次都有明确的要求。我们老师吃透《考试大纲》,并围绕《考试大纲》指导学生进行备考,能避免在“深”、“难”、“偏”上浪费学生的时间和打击学生的自信心。所以围绕《考试大纲》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能让我们在复习过程中少做无用功。极大的提高备考效率和效果。 2.潜心分析高考试题,把握好复习的重点与主线 理综的高考最大的特点就是“稳中有变,以稳为主”,认真分析历年的高考题能让我们直观的感受这点。那么如何分析高考题呢?我认为可分为三个层面:一是做,主要做2010年来的高考卷,同时也可以做做其他一些也是用新课标教材的高考题,主要是感受高考试题的深广度,和题干的表述,设问的特点等,这有助于我们在复习中把握好“度”,防止在训练题中片面追求偏、难、怪;二是比,对各年的高考卷进行比较,从中找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