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部编八上语文《使至塞上》微课精讲+课件教案试卷
知识点:
一、作者简介
王维(约701—761),字摩诘,唐代著名诗人。进士出身,官至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有《王右丞集》。王维是个多才多艺的艺术家,在诗、画、音乐等方面均有很高的成就。苏轼盛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二、故事背景
唐开元二十五年,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前往边塞宣慰,这首诗即是途中所写。
三、理解诗意
原文: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
注释
单车:单车独行。形容轻车简从。
问边:到边疆去察看。
属国:汉代时称那些已归附的少数民族地区。
居延:古县名,在今甘肃张掖北。
征蓬:飘飞的蓬草,比喻飘泊的旅人。泛指远行的人。
归雁:向北飞的大雁。
胡天:这里指西北地区。
孤烟:远处独起的炊烟。
长河:黄河。
萧关:古关名,在今宁夏固原东南。?
候骑:担任侦察、通讯的骑兵。?
都护:官名。都护是都护府的最高长官,这里借指河西节度使。?
燕然:古山名,即今蒙古国杭爱山。这里代指前线。
译文:我轻车简从到边疆去察看,经过了属国居延。像随风而去的蓬草飘出汉塞,似北飞的大雁,飞入了胡地的天空。茫茫沙漠中远处独起的炊烟直上云霄,滔滔黄河边落日又大又圆。在萧关遇到了侦察的骑兵,得知都护还在前线。
四、问题归纳
1. 说说“征蓬出汉塞,归燕入胡天”二句的含义,这两句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蓬草成熟后枝叶干枯,根离大地,随风飘卷,诗人去国离乡,感情总是复杂万端的,不管是出于有家难奔、有国难投的情势,还是像本诗中听写乃是因为负有使命。大约诗人这次出使塞上,本已心境不佳,并不同于汉司马相如初得武帝青睐,出使西南夷那样的威风、气派。诗人以“蓬”“雁”自比,这两句蕴含了作者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暗写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应。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2.请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二句。
颈联形象地描写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一“直”一“圆”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融情于景,寓悲凉之情于壮美景色之中,从侧面烘托了守边将士凄凉艰苦的生活环境,借以反映他们不畏艰苦,积极保卫边疆的爱国主义精神。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是被王国维赞叹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3.最后两句诗蕴含了作者什么情感?
诗人到达目的地以后,从兵士那里得知都护正在边防前线准备战事,这两句可以看出诗人对边关将士的敬慕之情。?
4.尾联从侧面表达了什么内涵???
尾联叙述边塞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从侧面表现了战事的频繁。
五、课文主题
记述了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的孤寂、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升华后的慷慨悲壮之情。
课件:
教案:
王维《使至塞上》所在的教材单元提示指出:“阅读这类作品,可以获得美的享受,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反复诵读,借助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文的意境,感受山川风物之灵秀,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怀。”
笔者结合以上提示和相关教学案例,就诗歌教学目标、重难点、诗歌颈联教学与解读等内容作简要分析。不足之处,还望指教。
(一)教学目标案例
1. 朗诵诗歌,感受诗歌音韵美、意象美和壮阔自然的意境美。
2. 评析千古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体会诗歌诗中有画、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3. 知人论世,体会王维人生及诗歌情感变化。
(二)教学目标反思
1. 案例中的目标设置较为合理,但教师需注意——如何将目标知识点有序自然地落实于教学过程中。
2. 知人论世教学思考
了解作者文字,走近作者内心,从而产生共鸣,这是诗歌整体解读探索的重要部分。
引导学生了解王维,教师先要熟知学情——八年级学生已学习王维的多首诗歌。
教师可引导学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让我们了解了王维的少年才华,十七岁便得蒋仲舒“诗不深苦,情自蔼然,叙得真率,不用雕琢”的评价。《送元二使安西》千古送别诗道出了故友间的深厚情谊,“足传当时而名后世。” 《鹿柴》是其修禅领悟到的一种光明幽深的象征性境界。《鸟鸣涧》一动一静间,尽显王维的禅心禅趣,尽享风景的宁静幽美。《竹里馆》作于王维晚年,其隐居蓝天辋川,半官半隐。诗中景情声色相映成趣,直至清幽高雅之境。
将以上作品对应王维少年成名,学成致仕,左迁边塞,归而参禅的经历。学生既温故知新,又生动地理解了诗人生平,且不难意识到唯独还未学习王维仕途失意,被排挤出长安时期的作品。而《使至塞上》正是这一时期的作品。
二、教学重难点
(一)重难点案例
反复诵读,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象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情感变化。
(二)重难点教学思考
教师可以在明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部编八上语文《永久的生命》微课精讲+课件教案试卷.docx
- 部编八上语文《白杨礼赞》微课精讲+课件教案试卷.docx
- 部编八上语文《背影》微课精讲+课件教案试卷.docx
- 部编八上语文《钱塘湖春行》微课精讲+课件教案试卷.docx
- 部编八上语文《渡荆门送别》微课精讲+课件教案试卷.docx
- 部编八上语文《黄鹤楼》微课精讲+课件教案试卷.docx
- 部编八上语文《野望》微课精讲+课件教案试卷.docx
- 人工智能科技主题高端简约模板115.pptx
- 人工智能科技主题高端简约模板82.pptx
- 2025年员江苏省人民检察院民事检察业务竞赛试题及答案解析.doc
- 职业学院金山湾产教融合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申请报告.doc
- 职业教育智能实训设施提升可行性研究报告申请建议书YYY.doc
- 富士施乐Apeos C7071_C6571_C5571_C4571_C3571_C3071参考指南操作篇.pdf
- 富士施乐Apeos4620SDF使用说明书用户指南.pdf
- 富士施乐AC7071_C6571_C5571_C4571_C3571_C3071参考指南附录篇.pdf
- 富士施乐AC7071_C6571_C5571_C4571_C3571_C3071参考指南选装装置篇.pdf
- 人工智能科技主题高端简约模板88.pptx
- 人工智能科技主题高端简约模板14.pptx
- 人工智能科技主题高端简约模板55.pptx
- 人工智能科技主题高端简约模板119.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