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论文1500字.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诗词鉴赏论文1500字 篇一:古代诗歌鉴赏论文 古代诗歌鉴赏论文 摘 要:中国古代诗歌是中国人心中永不倒塌的古典建筑和堡垒,蕴含了浓浓的文学韵味,所以我们都应当熟悉到诗歌的漂亮,学会读懂古诗,培育自己的审美情趣。而诗歌赐予读者自由诠释的空间比较大,需要的是制造性的审美解读,所以除了一般的词句疏通之外,不宜再连续传统的精细讲解的分析方法,更不要提那种千篇一律的机械式的释读了。 古代诗歌由于其精致的语言,短小的篇幅,在高中语文训练中占据极高的比例。在一般高中语文课程(试验稿)中明确指出在诗歌的阅读鉴赏中,应了解诗歌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学会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的观点态度。可见高质量的诗歌分析和鉴赏教学对于培育同学遣词造句、细心构思与艺术概括力量,陶冶同学性情,美化同学心灵具有独特的功效。下面将从四方面谈谈古代诗歌的分析和鉴赏。 一、从题目着手,推敲内容主旨 题目题目是诗歌的窗口,是鉴赏诗歌的切入点。拿到一首诗歌,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关注诗歌的题目。由于诗歌的题目一般会揭示出诗歌创作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或是题材。例如陆游所创作的《咏梅》一诗,用于抒发感情的“咏”字再加上代表物象的“梅”,揭示着这是一首诗人将自己某种抱负和人格融于某一详细事物的托物言志诗;又如出自“诗圣”杜甫的《咏怀古迹》,亦可轻而易举地读出这是以古代历史大事或古代人物为题材来寄予特别心情的咏史 篇二:诗词鉴赏论文 品尝—中华诗词之美 古典诗词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我们更要学习、吸取古代才智,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陶冶情操,担负起时代给予我们的历史重任。 品尝古代诗词时,我们并不是毫无头绪的,我们可以从题目,诗眼,诗的意境,心境,所在时代背景,创作背景,修辞手法,引用的典故,抒情手法,诗所抒发的感情等方面入手。如李商隐的《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我们就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诗的意境:竹丛里船坞深静无尘,临水的亭榭格外幽清。相思之情啊飞向远方,可却隔着重重的高城。秋空上阴云连日不散,霜飞的季节也来迟了。留得满地枯残的荷叶,好听深夜萧瑟的雨声。 抒发感情:此诗抒写对伴侣的思念,也寄予了诗人自己的身世冷落之感。 抒情手法:全诗以景寄情,寓情于景,用笔极为简练,以竹坞、亭槛、流水、枯荷等极其一般的景物,勾画出清幽绝妙的意境,并且把对崔雍、崔衮两兄弟丧父之悲的怜悯以及诗人自己的寂寥之感含蓄地传递出来。 创作背景:唐文宗大和七年(834年),李商隐应试不中,投奔时任华州刺史的表叔崔戎。其次年,崔戎调任兖州观看使,没想刚到兖州就病故了。崔戎对李商隐不仅有亲戚之情,还有知遇之恩。崔戎的两个儿子崔雍、崔衮和李商隐也是情深义重。这首诗当作于唐文宗大和八年(835年)。当时李商隐离开崔家,旅宿在骆姓人家的园亭里,寂寥中怀念起崔雍、崔衮两位从表兄弟,写下了这首很有情韵的小诗。 这首诗写于洛亭,开头第一句,描写了洛亭的竹林,船坞,清水,通过衬托,把洛亭写得幽静无比,诗人置身其间相思之情油然而生,想起了远在长安的崔氏兄弟,却隔着重重的高城。诗人因境界的清幽而倍感孤寂,因无好友共赏幽胜而微感惆怅。接着“秋阴不散霜飞晚”,又回到眼前的景物,秋空上阴云连日不散,霜飞的季节也来迟了,渲染气氛,烘托心情。本就相思不已的诗人,在这种气氛下,心情更加黯淡。末句是全篇的点睛之笔,写诗人倾听雨打枯荷的声音和诗人的心情变化过程。诗人原来是始终在那里思念着远隔重城的伴侣的,由于神驰天外竟没有留意天气的变化。不知不觉间,下起了淅沥的小雨,雨点点点滴滴地洒落在枯荷上,发出一阵错落有致的声响,等到发觉时,只剩下满地枯残的荷叶,好听深夜萧瑟的雨声。“留”有一种不期而遇的喜悦。而诗人“听”到的,也不止是那凄楚的雨声。枯荷秋雨的清韵,常人难解其中味道。但这单调而凄清的声音更增加了环境的寂寥,从而更加深了对伴侣的思念。 这首诗虽然写了秋亭夜雨的景色,写得绘声绘色,但它并不是一首写景诗,而是一首抒情诗。“宿骆氏亭”所见所闻是“寄怀”的凭借,“相思”二字微露端倪,后两句暗藏彻夜不眠之意,诗人的思友之情暗寓其中,可以说是以景寄情、寓情于景的。 篇三:高中古诗文鉴赏论文 高中古诗文鉴赏论文

文档评论(0)

185****496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需要各种资料或者网上没有的资料需要定制的可以私聊我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