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把握新闻摄影的瞬间表现
一幅优秀的新闻摄影作品,以它强烈的视觉冲击力、震憾力、感
召力去影响人。它能最直接地揭示、触动着社会与人类的每一根神经,
促使人类社会朝着美好、幸福的目标发展,它的作用是任何动听的语
言和精湛的文字表述不可替代的。而如何把握新闻摄影的瞬间表现则
是拍好新闻摄影作品的关键所在。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略谈一下我粗
浅的认识。
一、培养摄影记者的文化素质是拍好新闻作品的当务之急
摄影记者综合素质丞待提高。一些摄影记者对政治的敏感度、对
社会生活的认识、了解,以及对新闻事件的把握、文字功底、学识修
养等方面都较差,他们在采访拍摄时,很容易忽略和抓拍到具有典型
意义且画面富有美感的图像,不能熟练地运用图像语言来表达新闻内
容,其结果是拍来的新闻图片总感到有缺憾,往往会作为报刊版面的
配图使用。
强化摄影记者的综合素质有以下五个方面,即, 1、新闻上要敏
感。新闻敏感即政治敏感。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掌握党和国家政策
法规,辩证地、科学地判断生活中所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平时应
加强对新闻业务知识的学习与积累,要学会研究总结新闻采编史上精
典之作的经验。2、注重知识积累。新闻记者不仅是社会活动家,更应
该是“通才”他们广泛涉猎社会各个领域知识。3、要富有敬业爱岗精
神。树立在勤奋中发现新闻,在危险中抢拍新闻的工作理念。4、摄影
技能上的娴熟。虚心好学,借鉴优秀摄影记者的成功经验,丰富摄影
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只有熟练地掌握了摄影技巧,才能拍摄出优秀
的作品。如果只认准了新闻事件的瞬间价值,却不能及时地扑捉到转
瞬即逝的影像,留给自己的将是永久的遗憾。5、恪守新闻工作者的职
业道德。对国家、民族有责任感,对弱势群体有爱心。
二、如何进行新闻摄影的抓拍
抓拍,是获得生动真实新闻图片的主要方法,大凡较精彩的摄影
作品,多数是抓拍的。这就需要摄影记者“沉”下去,从火热的现实
生活中扑捉“活鱼”,抓取具有形象表现力的典型瞬间。
1、突发性新闻的抓拍
突发性新闻在量积累过程中,没有被人发觉,达到质变时、突然
爆发,刹那消失,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事件的全过程,表现明显,
结果突出,出人意料。要使自己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拍摄,必须
在摄影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拍摄技能,增强现场观察、形象思维能
力,注意探寻突发性新闻的规律性和最好的拍摄方法。
2、非突发性新闻的抓拍
非突发性新闻的特点是存在时间差,发生、发展的每一过程都暴
露得比较充分,眉目清楚。对于这类新闻事件,首先是作好事先采访,
即在得到信息后立即赶到事件发生地,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其次是在
特定环境下得抓紧时间选景构图,等待典型形象、典型瞬间的出现,
然后,不失时机的按下快门。
3、抓拍要大胆心细
事物的真相常常被隐藏在砖墙后面,摄影记者不得不用他的全部
胆量、机智来拍摄他所要报道的事件中的一切障碍。有胆识,富于冒
险精神的摄影记者常常会使用一种奇特的拍摄方法,他们乔装打扮,
潜入新闻事件内部,获得常规下拍摄不到的第一手真实照片。
当然,抓拍的图片也有很多缺憾。如光线构图不一定理想,情急
之中抓拍的照片甚至焦点不实等。但是,一定程度上的美中不足恰恰
是新闻摄影瞬间感的魅力所在。精彩瞬间不是简单的艺术形式和新闻
事件的相加,而是具有典型意义,富有生命力的,有很高新闻价值的
新闻图片。
三、正确判断新闻事件的新闻价值
一般来说,题材重大其新闻价值就高,题材小新闻价值相对就低。
因而,在很多情况下,一些记者往往忽略对小事件的发现、挖掘,容
易跳进“事情大新闻价值就高,事情小新闻价值就低”的误区,不能
从细微处去挖掘以小见大的好新闻。记得在1998年6月9日的一天,
我在本报编辑部见到一则通讯员写的一篇表扬山村教师王江伟的文字
稿。该稿写的平淡,信息量小,不生动。我看后,得知王江伟不为金
钱所动,置身窑洞教书育人三十载的事迹后,我很受感动,感到这个
素材不错。当今国内非常重视教育工作,而处在贫困山区的教育状况
很差,教职员工的月薪也很低,半年还拿不到几十元钱。于是,我就
决心采访这位痴心不改教书育人的好教师王江伟。经过 5 次的长途泼
涉和采访,最终,将王江伟这位默默无闻的窑洞教书匠推上了省十大
民办教师之一,并转为国家教师,学生们也受到救助并从破旧的窑洞
搬进了新学堂,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同时,我采写的《大山深处
的孩子王》摄影专题报道不仅在“人民日报”、“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