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耳朵人体全息示意图档.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耳朵人体全息示意图档 耳朵人体全息示意图 1 耳朵的结构有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正常我们看到的是外耳部分,也加耳廓。从耳廓的形状和颜色可以反映你的身体健康状况,因为人体各组织器官在耳廓上都有相应的反应穴位。其实早在2500年前,《黄帝内经》上就有关于“观耳”、“望耳”、“诊耳”的记载,“耳高者肾高、耳低陷者肾下、耳坚者肾坚、耳薄不坚者肾脆”,而现代医学运用生物全息理论,对耳廓的表面结构和解剖名称所对应的人体各组织器官,以其形态和颜色来反映身体健康状况。 耳廓分前外側面和後內側面。 一、前外側面 1. 耳輪 為耳廓周緣向前捲曲部分。 2. 耳輪腳 為耳輪在外耳道口上緣伸入耳甲內的橫行堤狀隆起。 3. 耳輪結節 耳輪外上方稍肥厚的結節狀突起,又稱達爾文結節。 4. 耳輪尾 耳輪下端與耳垂相接的無軟骨部分。 5. 耳輪棘 在耳輪與耳輪腳交界處,因該處有軟骨突起如棘狀故名。 6. 對耳輪 耳輪前方與其相對的平行弓狀隆起。由對耳輪體部、對耳輪上角和對耳輪下腳組成。 7. 對耳輪上腳 對耳輪上端分叉之上支。 8. 對耳輪下腳 對耳輪上端分叉之下支。 9. 三角窩 對耳輪上下角之間構成的三角形淺窩。 10. 耳舟 耳輪與對耳輪之間構成的凹溝。又稱舟狀窩。 11. 耳屏 又稱耳珠,為耳廓外面前緣,外耳道口前方的瓣狀隆起。耳屏的個體差異較大,常有單峰、雙 峰、三峰等型。 12. 對耳屏 耳垂上部與耳屏相對,對其輪下部彎向前方的隆起。 13. 屏間切跡 耳屏與對耳屏之間的槽狀切跡。 14. 屏上切跡 耳屏上緣與耳輪腳之間的凹陷,或叫前切跡。 15. 耳甲 為由耳屏、對耳輪下角、對耳輪、對耳屏,屏間切跡等所圍成的凹陷。耳甲被耳輪腳分為上下 兩部分,上部為耳甲艇,下部為耳甲腔。 16. 耳甲艇 又稱耳甲窩,為耳輪腳以上的耳甲部分。 17. 耳甲腔 為耳輪腳以下的耳甲部分。其底部有被耳屏遮蓋的外耳道口。 18. 輪屏切跡 對耳輪與對耳屏之間的凹陷。 19. 耳垂 指耳廓最下端,無軟骨的皮垂 2 二、後內側面 1. 耳舟後隆起 耳舟背面的隆起部分。 2. 對其輪後溝 與對耳輪相對應的背面凹溝處。 3. 耳垂背面 耳垂的背面部分。 4. 耳輪尾背面 耳舟後隆起與耳垂背面之間的平坦部分。 5. 三角窩後隆起 三角窩的背面隆起處,位於對其輪後溝與耳後上溝之間。 6. 耳甲艇後隆起 耳甲艇的背面隆起處。 7. 耳後上溝 對耳輪下腳之背面,三角窩後隆起與耳甲艇後隆起之間的凹溝。 8. 耳甲腔後隆起 耳甲腔背面的隆起處。 9. 耳輪腳後溝 耳甲腔後隆起與耳甲艇後隆起之間的凹溝,於耳輪腳的背面。 10. 耳輪腳後溝上支 耳輪腳後溝分叉的上支。 11. 耳輪腳後溝下支 耳輪腳後溝分叉的下支。 12. 珠形隆起 耳輪腳後溝上下支之間的小隆起。 13. 屏間切跡後窩 耳垂背面上方、耳甲腔後隆起下方的凹窩,與屏間切跡相對的背面。 14. 對耳屏後溝 對耳輪後溝與屏間切跡後窩之間的凹溝,位於對耳屏背面。 15. 耳輪背面 即耳輪的外側面,因耳輪向前卷曲,故此面多向前方。 歸納起來,耳廓後內側面共有:一窩、三面、四溝、五隆起。 一窩:屏間切跡後窩。 三面:耳輪背面、耳輪尾背面、耳垂背面。 四溝:對耳輪後溝、耳後上溝、耳輪腳後溝、對耳屏後溝。 五隆起:耳舟後隆起、三角窩後隆起、耳甲艇後隆起、耳甲腔後隆起、珠形隆起。以上見圖8-2 人體內臟在耳廓對應分布是有其規律性的,它在耳廓前外側面的排列像一個在子宮內倒置的胎兒,頭部朝 下,臂部及下肢朝上,胸部及軀幹在中間。即頭面部在對耳屏、耳垂;上肢分布在耳舟;軀幹分布在對耳輪; 下肢及臀分布在對耳輪上腳和下腳;盆腔分布在三角窩;消化道分布在耳輪腳周圍;腹腔分布在耳甲艇;胸腔 分布在耳甲腔;鼻咽部分布在耳屏;內分泌分布在屏間切跡(見圖8-3) 3 4 耳穴視診法 耳穴視診是通過對耳廓及耳穴區皮膚進行細微觀察,以其病理形態診斷疾病的方法。 一、視診的準備 耳穴視診時要求診室採光充足,室溫適宜,環境安靜,並充分暴露檢查部位。診前注意不要用力擦洗耳廓, 以免引起血管擴張而變色,或把陽性物擦掉。耳廓不潔時,可用棉球輕輕擦淨,同時,還要注意性別、季 節、氣候的差異。必要時還可藉助放大鏡,以觀察耳廓耳穴皮膚的細微變化。 二、視診的方法 視診時醫者兩眼平視,以一手之拇指和食指輕輕牽拉耳廓,對著光線,由上而下,由外而內的按解剖部位 順序仔細觀察。當發現陽性反應物時,用中指由耳背向前頂起,將皮膚繃緊,以觀察陽性反應物的大小、 形態、色澤等。如一次不易確診,可將繃緊的皮膚慢慢放鬆,再慢慢繃緊,進行反復觀察。並注意與對側 耳廓對照,以鑑別陽性反應物的真偽和性質。

文档评论(0)

小萌新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