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园区配套建设项目(一期)—城南互通至板溪物流快速通道工程路线说明.doc

产业园区配套建设项目(一期)—城南互通至板溪物流快速通道工程路线说明.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产业园区配套建设项目(一期)—城南互通至板溪物流快速通道工程 SⅡ-1 PAGE 第 PAGE 1 页 共 NUMPAGES 8 页 第二篇 路 线 说 明 1. 概述 本项目起于渝湘高速城南互通附近,接现状钟南大道,距离收费站中心距离203米,沿国道G319半幅加宽,K0+292处采用分离式路基下穿城南互通匝道桥,经响子崖、陈家坨、青泥坨,于K4+435采用分离式路基下穿渝湘高速,止于板溪工业园,接园区已建城市道路,路线全长4.672公里。 主要控制点:渝湘高速、城南互通匝道桥、板溪隧道以及渝湘高速板溪大桥。 因工期紧张,K0+000~K0+280段路基已开始施工,故本次设计不包括K0+000~K0+280段征地拆迁、路基土石方、边沟排水沟、路基防护等工程量,仅包括本段路面、交安、路灯、管网等工程量。 2. 路线平面、纵面线形设计说明 2.1 设计依据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 《城镇化地区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2112-2021)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17)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37-2012) 《 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JTG C30-2015) 《公路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 《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 D81-2017)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分) 2.2路线主要技术指标 主要控制指标: = 1 \* GB3 ①设计速度:40km/h; ②净空高≥5m; ③停车视距≥40m; ④最大纵坡≤7%; ⑤路基宽度:16m(居民集中路段附加2m人行道)。 2.3 路线布设总体思路 本项目总体设计思路:贯彻执行“技术可靠、方案可行、经济合理”的指导方针,以地质勘察、详实的基础资料为先导,在保证公路使用功能、技术标准、服务水平的情况下,深化各专业方案,减少施工及养护成本,控制工程造价、以最少投入,实现项目效益最大化。 本项目路线布设过程综合考虑了沿线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以及在建潼荣高速、路网布局、构造物设置等诸多因素,合理掌握线形设计标准,并考虑路线与周围环境协调。路线布设主要遵循以下思路: 1)路线设计上以避让重要构筑物,避免大规模的拆迁为前提。 2)坚持“以人为本,节约资源”的原则。 3)严格贯彻地质选线的原则,同时尽量减少填挖高,降低其影响程度。 2.4 路线起终点接线情况 路线起点位于渝湘高速城南互通附近,与现状钟南大道平交。路线终点位于板溪工业园,顺接园区已建城市道路。 2.5主要技术指标采用情况 本项目技术指标按交通部颁发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执行,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指标见《主要技术指标表》。 表2-1 主要技术指标表 序号 标准名称 标准单位 规范规定 采用值 备注 1 设计速度 公里/小时 40 40 2 圆曲线一般最小半径 米 100 100 3 平曲线极限最小半径 米 60 90 4 缓和曲线最小长度 米 35 40 5 停车视距 米 40 40 6 最大纵坡 % 7 5.8 7 最小坡长 米 120 130 终点除外 8 路基宽度 米 -- 16-19 局部附加2m人行道 9 路面宽度 米 7 15.0 10 桥涵荷载 级 公路-Ⅰ级 公路-Ⅰ级 11 路基、小桥及涵洞洪水频率 1/50 1/50 12 大中桥洪水频率 1/100 1/100 2.6线性设计 路线平面线形受地形、地质、现有道路、居民区的控制,路线布设过程综合考虑了沿线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以及城镇发展规划、路网布局、构造物设置等诸多因素,合理掌握线形设计标准,并考虑路线与周围环境协调。路线长度4.672km,其中平曲线15个,平均每公里3.210个,最小平曲线半径90m,交点间最大直线长度320.682m,平曲线占路线长度的61.726%。最大纵坡5.8%,最短坡长99m(终点顺接老路),变坡点16个,平均每公里3.639个。 线形设计注重与地形的配合,纵面设计随地形起伏而变,竖曲线半径尽可能采用视觉要求

文档评论(0)

ze12223074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