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学教程 课件 第5、6章 舆论的客体、 舆论的生成与传播.pptx

舆论学教程 课件 第5、6章 舆论的客体、 舆论的生成与传播.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章 舆论的客体 本章学习要点1.把握舆论议题生成的元场域2.把握舆论议题的分布及基本规律3.了解网络议题的话语修辞特征及规律 第一节 舆论议题生成的元场域目录第二节 舆论议题分布及特点第三节 舆论议题的历史演变规律 第四节 舆论议题的话语修辞特征 第一节舆论议题生成的元场域 近代以来“舆论主体”的内涵变迁一?网络及网络社会的崛起二?网络化生存和网络社会的崛起对人类心理的普遍影响三?中国社会处于深刻转型期四?转型期中国社会大众心理 一?网络及网络社会的崛起 互联网的网络化?匿名性?开放性?弹性?去中心化逻辑扩散渗透到整个社会,必将导致社会生产?经验?权力和文化的实质性改变,从而为新社会结构的形塑提供物质基础?在这个意义上,正如卡斯特所说,网络建构了我们社会的新社会形态,是新社会形态中支配与变迁的关键性根源?随着网络使用行为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隐藏在这些逐渐被网络使用族群所熟悉的行为背后的“网络社会”,也随之跃然成型? 网络导致的信息传播方式的改变,推动着科层制金字塔型的组织形式逐渐向扁平型组织结构转变?在网络空间,由于弱势群体权力的成长,“主流话语”作为理性主体的中心权力有可能被“边缘话语”所解构,这样一来,作为整体机制的科层制也有可能在根基上被动摇?网络带来了“话语平权”,使权威阶层更方便实施数据监控和规训的同时,也给 “边缘话语”的建构提供了一席之地,从而推动两种话语之间相互交错?“主流话语”不再能够一手遮天,权力结构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和离散的取向?(一)传统的金字塔社会被扁平的网络社会结构取代 一?网络及网络社会的崛起 哈贝马斯的危机理论认为,所谓危机来临,是指寻常?普遍?合理的状态瓦解了,随意?混乱?不确定性和漂浮压倒了以往的规则和秩序?在这一“境况”下,事物一反常态,顺理成章的行动不再带来习以为常的结果,事件“变糟了”,始料不及?茫然失措,这是每一个时代?族群及其文明在发展中必然的伴随之物? 在传统社会里,人类行为面对的风险呈概率性分布,运用统计及其他模型可以估算出来?然而,随着信息时代和网络社会的来临,资讯的数字化及其在网络空间中的自由流动,让传统的计算方式起了根本的变化?网络文化中的匿名性与方便性,使得人际互动在时间与成本上都能降到最低,几乎形成了一个零摩擦的互动环境?因此,概率无法用来解释网络行为,基于固定成员间互相预期的博弈行为也无法用来说明网络行为?危机成为个人乃至社会无法控制的难题,统计或精密的数理模型也无法精确估算?危机已经不再是一个个单纯的随机概率事件本身了,而是环境?秩序?规则或者契约的系统性破坏或错位?(二)危机社会来临 二?网络化生存和网络社会的崛起对人类心理的普遍影响 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的论断,强调的是媒介最主要的价值并不在于具象的内容,而在于媒介技术本身,因为媒介技术的基础性作用形塑了整个社会存在的方式,包括一定形式的社会行为方式?具象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现象。按照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我们可以延伸出“网络即信息,即人的延伸”,网络“摆出了这样一副姿态,它要把过去一切的媒介‘解放’出来,当作自己的手段来使用,要把一切变成自己的内容”?在这一意义上,网络作为媒介,已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工具,而是在整个社会现实生活建构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形塑了一个全新的?不同于以往任何形态的社会生活空间? 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认为,在现代世界,技术构成了人们的基本存在处境?但他强调技术绝不仅仅是人类生存和存在的手段和工具,技术在本质上是座架,是对自然的促逼和对世界的单向度的解蔽?技术作为座架,为人们的理解和生存设置了固有的框架,人类所有的思考和生存方式都必须发生在这个由技术座架限定的框架背景之中,无法逃避或站在这个框架之外,即人类生活在这一技术的世界之中,就被“促逼”得只能在这一框架下来“解蔽”世界,根据技术的秩序理解世界,这是现代人的宿命?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按照麦克卢汉的“媒介即人的延伸”和海德格尔的技术本质上是“座架”等所揭示的逻辑,互联网带给整个人类社会最重要的意义在于,网络作为对人类的社会生活最具有基础性的技术,形塑了一个全新的社会生活场域和社会环境?这是一种全然不同于以往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的新社会生活场域,与之相匹配,在这个全新的网络社会生活场域,占据主导地位的是一种全新的后现代技术范式和后现代技术逻辑——网络化逻辑,目前它正逐渐成为支配和控制人们的社会生活的基本逻辑? 虚拟化?数字化?流动性和弹性?全球化以及个人化,是网络社会空间的基本逻辑?而在这些逻辑中,占据支配地位的逻辑是流动性逻辑?可以这样认为,网络社会是一个环绕着流动而建构起来的全新的社会形态,流动性是整个网络社会动力机制的核心,它使网络社会的信息流动和人际互动在实时的时间中接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a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精品资料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014505000006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