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身疾病和临床其它心身相关问题.ppt

  1. 1、本文档共8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心身疾病的诊断与防治原则 诊断原则 心身疾病诊断的要点 心身疾病诊断的程序 治疗原则 心、身同治原则 心理干预的目标 预防原则 第三十页,共八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 心身疾病的预防 对有明显心理素质上弱点的人 对于有明显行为问题的人 对于工作和生活环境中有明显应激源的人 对有情绪危机的人 第三十一页,共八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 心身疾病诊断的要点 ⑴确定躯体症状。 ⑵寻找心理社会因素并明确其与躯体症状的联系。 ⑶关注疾病症状与心理应激反应的相似性。 ⑷排除躯体疾病和神经症的诊断。 第三十二页,共八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 心身疾病诊断的程序  (l)病史采集:除与临床各科病史采集相同外,还应注意收集病人心理社会方面的有关材料。  (2)体格检查:与临床各科体检相同,但要注意体检时病人的心理行为反应方式。 (3)心理学检查:对于初步疑为心身疾病者,应结合病史材料,采用交谈、座谈、行为观察、心理测量包括使用必要的心理生物学检查方法,对其进行较系统的医学心理学检查。 (4)综合分析:根据以上程序中收集的材料,结合心身疾病的基本理论,对是否心身疾病、何种心身疾病、由哪些心理社会因素在其中起主要作用和可能的作用机制等问题作出恰当的估计。 第三十三页,共八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 1.心、身同治原则 急性发病而又躯体症状严重的病人,应以躯体对症治疗为主,辅之以心理治疗。以心理症状为主、躯体症状为次,或虽然以躯体症状为主但已呈慢性症状的心身疾病,则可在实施常规躯体治疗的同时,重点安排好心理治疗。   心身疾病的心理治疗手段,应视不同层次、不同方法、不同目的而决定,支持疗法、环境控制、松弛训练、生物反馈、认知治疗、行为疗法、暗示或催眠疗法以及家庭疗法等均可选择使用。 第三十四页,共八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 2.心理干预目标 (1)消除心理社会刺激因素:例如因某一事件引起焦虑继而使紧张性头痛发作的病人,通过心理支持、认知治疗、松弛训练或暗示疗法等,使其对这一事件的认识发生改变,减轻焦虑反应,进而在药物的共同作用下,缓解这一次疾病的发作。 (2)消除心理学病因:例如对冠心病病人,在其病情基本稳定后指导其对A型行为和其它冠心病危险因素进行综合行为矫正。 (3)消除生物学症状:这主要是通过心理学技术直接改变病人的生物学过程,提高身体素质,促进疾病的康复。例如较长期的松弛训练或生物反馈疗法。 第三十五页,共八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 心身疾病的预防原则 心身疾病的心理学预防应从早做起,并兼顾心、身两方面: 对那些具有明显心理素质上弱点的人,例如有易暴怒、抑郁、孤僻及多疑倾向者应及早通过心理指导加强其健全个性的培养; 对于那些有明显行为问题者,如吸烟、酗酒、多食、缺少运动及A型行为等,应利用心理学技术指导其进行矫正; 第三十六页,共八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 心身疾病的预防原则(续) 对于那些工作和生活环境里存在明显应激源的人,应及时帮助其进行适当的调整,以减少不必要的心理刺激; 对于那些出现情绪危机的正常人,应及时帮助加以疏导。至于某些具有心身疾病遗传倾向如高血压家族史或已经有心身疾病的先兆征象(如血压偏高)等情况者,则更应注意加强心理预防工作。 第三十七页,共八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 第二节 常见心身疾病 一、 高血压 二、 冠心病 三、 糖尿病 四、 哮喘(自学) 五、 溃疡病(自学) 六、 经前期紧张综合征(自学) 第三十八页,共八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 一、高血压 是最早确认的一种心身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目前普遍认为,此病由综合性因素所致,心理社会因素与其发生有密切关系,患高血压的个体易出现某些心理反应,对高血压患者、尤其是早期高血压患者进行心理社会干预,效果较好。 我国城市35至60岁的中年人中,三分之一是高血压患者。 第三十九页,共八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 (一)心理社会因素在 高血压发生和发展中作用 1·慢性应激。长期慢性应激状态较急性应激事件更易引起高血压。 二战期间,被围困在列宁格勒达三年之久的人,高血压患病率从战前4%上升到64%。 第四十页,共八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 城市高于农村,发达国家高于发展中国家; 高应激区的居民发病率高; 注意力高度集中、精神紧张而体力活动较少的职业发病率高。 上述研究结论都支持慢性应激更易引起高血压。 第四十一页,共八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 (一)心理社会因素在 高血压发生和发展中作用 2.人格特征 受压抑的愤怒表达和过分的愤怒

文档评论(0)

努力奋斗的小玲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