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音乐的文化属性与主要类型.pdfVIP

中国传统音乐的文化属性与主要类型.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节中国传统音乐的文化属性与主要类型 一、文化属性 中国传统音乐就主要方面看,应属于汉藏文化圈范围,但也受周边国家音乐影响。如我国西 北少数民族音乐中,即有受伊斯兰文化,甚至欧洲文化影响者(维吾尔等少数民族,信奉伊 斯兰教,其音乐也与波斯音乐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我国的俄罗斯族等,其音乐也与欧洲音乐 有更多的共同之处),但限于篇幅,本书只好重点谈我国音乐的主体方面。 二、主要类型 我国的传统音乐,可分为民间音乐、宫廷音乐、宗教音乐或文人音乐等不同社会层面, 但由于大家并不具备每个层面的乐谱和音响,并且也不是每一层面的音乐都具有普及、欣赏 价值,所以,本书的分析也不取面面俱到的做法。譬如宫廷音乐,由于它属于统治阶级的礼 仪、制度的一部分,每有朝代的变迁,新立制者往往废除前朝的礼仪、乐制等,所以许多宫 廷音乐,今天已不复存在,但其中的某些乐曲,已随着沦落的宫廷乐师流向民间。所以我们 虽然不一定分析到宫廷音乐,但仍然可以在其他音乐层面间接感受到音乐历史的进程。又如 寺庙音乐,无论是土生土长的道教音乐,还是从外域传来的佛教音乐等,出于向民众布教的 需要,其音乐必定要尽量接近民众,因而也就大量运用了民间音乐。还有一些是属于唱经等, 本书也一概省略。 三、主要体裁 中国传统音乐的体裁大体可以分为:民歌、曲艺、歌舞、戏曲和器乐曲等五种大的主要 类型。其中每一类型下属又可再细分为不同体裁。 1.民歌体裁中又可分出: (1)山歌包括各种山野歌曲,如藏族山歌、湖北长阳山歌、江西兴国山歌等。此外,内蒙古 的牧歌、爬山调,陕北的信天游,青海的花儿,四川的晨歌,苗族的飞歌,以及一些节奏自 由、即兴性强的田歌、插秧歌、薅草歌等,也属于山歌范围。 (2 )号子多是些节奏相对规范化的劳动歌曲,其特点主要是音乐的节奏直接配合劳动节奏, 或与集体劳动的动作协调有关。如 《川江船夫号子》、 《打夯号子》、 《装卸号子》、 《拉 纤号子》、 《车水号子》、 《捕鱼号子》、 《舂米歌》等。 (3 )小曲包括各种山歌、号子以外的里巷之曲,这其中许多应属于城镇街头巷尾市民文化 与农村文化交融的产物,民间艺人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如东北的 《月牙五更》、《小看戏》, 河北的 《摔西瓜》,江苏的 《茉莉花》、 《孟姜女》,山西、四川、云南等地同名异曲的 《绣 荷包》,陕西的 《五哥放羊》等均属此类。 2. 曲艺是指诸如单弦、大鼓、弹词、琴书等说唱艺术的总称,其下属也分有多种不同曲种。 3.歌舞体裁中包括有花灯、花鼓、采茶、二人台等由民歌与民间舞蹈相结合的、以民间器乐曲 为伴奏的体裁形式。 4.戏曲则包括有高腔、昆腔、皮黄、梆子腔等不同剧种,其共同特点是将民歌、曲艺、歌舞、 器乐等多种音乐成分综合发展,用以表现戏剧。 5.器乐曲主要是指中国民间器乐的合奏音乐,如:鼓吹乐、吹打乐、锣鼓乐,弦索乐、丝竹乐 等。像江南丝竹、广东音乐、潮州弦诗、福建南音等,都属于丝竹乐类的再划分,还有大量 民族器乐独奏曲等。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历史时期,其不同音乐体裁的表现形式和风 格又各自不同。 第二节中国传统音乐的主要特点 一、注重线性表现的特点 在中国传统音乐的结构概念中,音乐是一种表述过程,而且以单线条旋律的表述为主。 许多中国传统音乐的演唱、演奏和记谱,都更偏重于对旋律线条流向意味的表现,其中不少 音乐在节奏、节拍的处理方面,往往带有许多的随意性。如,一些节奏比较自由的山歌、牧 歌、田歌;又如只记音位与奏法的古琴曲等,其节奏、节拍的处理,都留给了演奏者个人以 很大的自由、机动性。这种主要靠一条旋律线娓娓述来的音乐陈述方法,正如法国音乐学家 达里·埃卢形容东方音乐时所描述的:……它是一根光滑的色彩斑斓的丝线,它不引人注 目 地,一起一落地被从线轴上抽出,但它的每一毫都表现为一个充满感受和印象的世界。 (见 余人豪译: 《对亚洲音乐是尊重还是轻视》)。 在大多数中国传统音乐中,合奏、合唱概念中的多声性因素,或者由主要旋律加花 (包 括即兴装饰)派生,或通过不同旋律线条对位形成,其共性特点主要在于:各声部间的横向 线条关系(复调关系),要远远超过纵向和声关系。如:在江南丝竹乐著名的传统乐曲 《三 六》中,笛、笙、二胡、中胡间的合奏,即表现为根据乐器自身特点对主要旋律进行直白的 演奏或加花、润饰和彼此填充(见谱例 11-1): 谱例 11-1 上例引子基本是齐奏。主体音乐进入后,笙继续演奏基础旋律,笛子加花,二胡与中胡 的关系则表现为彼此的润饰和填充等。体现出以上海地区为中心

文档评论(0)

tangjiansheng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