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9
页脚内容
春晓源住宅小区D01-D03 深基坑围护施工方法
目 录
第一章 工程概况及编制依据 1
1.1 工程概况 1
1.2 编制依据 2
1.3 场地条件 2
第二章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2
2.1 工程地质条件 2
2.2 地下水情况 4
2.3 桩基础施工排水措施 4
第三章 施工部署 6
3.1 施工管理目标 6
3.2 施工流水段划分 6
3.3 施工搭接设想: 6
3.4 成孔顺序 6
3.5 施工准备 7
3. 6 人员、材料、机械组织方式 9
3. 7 余土外运措施 9
3. 8 检验批划分 9
3. 9 试验检验 10
第四章 劳动力计划安排 10
第五章 人工挖孔桩施工工艺 11
5.1 工艺流程 11
5.2 工艺说明 11
第六章 安全保证措施 14
第七章 质量要求及保证措施 17
第八章 文明施工 19
第一章 工程概况及编制依据
1.1 工程概况
四川航天科技大厦建筑由一座板式超高层主楼与裙房组成,主体建筑43 层 (屋面 结构板顶 169.66 米高),裙房部分 5 层 (屋面结构板顶 23.4 米高),地下建筑 5 层 (18 米)。主楼功能为办公,裙房主要设置为之配套的商业及餐饮、娱乐用房,地下室设置 机动车库和设备机电用房,地下 5 层局部兼做人防工程 (六级二等人员掩蔽部)。
本工程桩基础设计为人工挖孔桩。其中,Φ 1200mm 的人工挖孔桩 50 根,Φ 1000mm
19
页脚内容
春晓源住宅小区D01-D03 深基坑围护施工方法
的人工挖孔桩 146 根,共 196 根;其余裙房及地下室部分设计为Φ130mm 抗浮锚杆共 296 根。人工挖孔桩设计桩体砼强度等级为 C35,混凝土护壁强度等级为 C35,桩长为 6.2 、7.2 、8、9m 四种长度。桩基础持力层为中等风化泥岩,桩端土极限端阻力标准值 pk=5000KPa,极限侧阻力标准值 qsik=110KPa。单根锚杆抗拔承载力特征值设计为大 于等于 260KN。
抗浮锚杆另做专项方案。
1.2 编制依据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02
JGJ94-94
GBJ50202-2002
业主提供的桩基施工图纸
成都兴蜀勘察基础工程公司提供的《航天科技大厦地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JGJ59-99
1.3 场地条件
本工程开工前基坑开挖及支护工程已完成至 8 轴,8~10 区域因场地未拆迁完毕暂 不具备施工条件。现场施工道路通畅,临时水电正在铺设到位。
第二章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2.1 工程地质条件
本工程地质资料参考 “航天科技大厦地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地层土质情况简述 如下:
场地内钻孔揭露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的人工填土(Q 4 ml) 、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 (Q4al)的粉质粘土、粉土、砂土和卵石土及白垩系灌口组泥岩(K2g)。土层结构由上而下 划分为:
2.1.1 杂填土:杂色,稍湿,松散。以建筑垃圾为主, 夹较多混凝土块及卵石,下 部夹少量粘性土。该层主要为旧房拆迁的建渣堆填。该层场地内均有分布,厚度变化大, 层厚 2.20~4.10m。
2.1.2 粉质粘土:灰黄色,可塑,稍湿,裂隙不发育,含少量铁锰质小结核,夹少
19
页脚内容
春晓源住宅小区D01-D03 深基坑围护施工方法
量粉土透镜体。土状光泽,无摇振反应,干强度较高,韧性较好。该层主要分布在场地 北部,层厚 0.40~1.30m,顶面埋深 2.20~3.40m,顶面高程 497.54~498.56m。
2.1.3 粉土: 黄灰色, 中密, 稍湿, 夹少量粉质粘土透镜体, 下部夹有粉细砂团块, 无光泽反应,摇振反应弱,韧性较差,干强度较低。该层局部分布,厚度变化大,层厚 0.60~1.90m。该层顶面埋深 2.60~3.50m,顶面高程 497.24~498.21m。
2.1.4 细砂:灰色,黄灰色,松散,湿,成份以长石、石英为主,含少量白云母碎 片,夹少量粉土团块。 该层分布广泛, 厚度变化大, 层厚 0.30~2.00m,一般 0.60~1.30m。 该层顶面埋深 2.40~4.60m,顶面高程 496.16~498.16m。
2.1.5 中砂:灰色、黄灰色,松散,湿~饱和,成份以石英、长石为主,含少量云 母,夹少量粉细砂及粉土团块。该层呈透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