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医学伦理学与医师职业道德修养学习资料第8讲.doc

医学伦理学与医师职业道德修养学习资料第8讲.doc

  1.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医学伦理学与医师职业道德修养相关知识讲座 第八讲:临床常规诊治伦理 一、一般诊治伦理 (一)诊治概述 诊治是临床医学服务的两个关键环节。医生对病人疾病的诊断、治疗是一个系统、连贯的过程。诊断是医生对病人所患疾病的判断,治疗是在诊断基础上所采取的减轻病人痛苦、恢复病人健康的措施。 在诊治过程中,医德同医术一样贯穿始终。医生遵循诊治伦理的意义在于:转变服务理念,适应新的医学模式;最大限度发挥诊疗技术的作用,避免或减少医疗差错事故;防范或减少医疗纠纷,改善医患关系;激励医务人员献身医学事业、推进医学科学进步与发展。 1.诊治基本要求 (1)既要关注疾病,又要关心病人。在生物医学模式下,医务人员对疾病进行深入研究,促进了医学技术的发展和诊治水平的提高,但只关注病人的局部病变而忽视了人的整体,只重视疾病而忽略了生病的人,以至于忽视了与病人的情感沟通和交流。现代医学模式则要求医务人员在诊治疾病时以病人为中心,既关注疾病,又关心作为一个整体的生病的人。 (2)既要发挥医务人员的主导性,又要调动病人的主体性。在诊治疾病的过程中,医务人员处于主导地位,病人处于主体地位,只有医患双方密切配合,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医务人员掌握专业知识,具有诊治的经验和能力,在诊治过程中应发挥主导作用。同时,医务人员主导作用的发挥有赖于病人的主动配合和支持,需要病人的参与 。因此,医务人员不可抱着绝对权威的心理,把病人置于消极被动的地位。 (3)既要维护病人利益,又要兼顾社会公益。在临床医学中,一切为了病人的利益是医务人员诊治疾病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取得最佳诊治效果的重要保证。在诊治疾病过程中,医务人员要尊重病人的知情同意权,在科学和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尽量满足病人的心愿;当然,当病人选择弊多利少的诊治方案时,医务人员应出于高度负责精神,耐心说服病人选择弊少利多的诊治方案;要一视同仁地对待各种病人,不歧视精神病人、残疾病人、老年病人、婴幼患儿以及其他边缘群体病人;对待病人不能以有无酬谢而区别对待;对受疾病折磨有过激行为的病人也要宽容和容忍。 一般来说,在诊治过程中病人的利益和社会公益是一致的,但有时二者也会出现矛盾。譬如传染病人的隔离、计划生育措施的实施等。此时,维护社会公众利益也是医务人员要充分考虑的。 (4)既要开展躯体疾病服务,又要开展心理和社会服务。在疾病的诊断过程中,既要注意生物因素的作用,又要重视心理、社会因素对疾病的影响;既要做出躯体疾病的诊断,又要进行心理及社会适应性方面的诊断。在疾病治疗过程中,既要重视躯体疾病的治疗,又要重视心理治疗和社会支持,从而促进病人尽快、全面康复。 2.临床首诊负责制 在临床诊治中实行的首诊负责制,要求医院对诊疗范围内的病人一律不得拒诊;即使是非诊疗范围内的病人,如果病情危重、危及生命,也应就地抢救。只有属下列情况的病人,才可以转诊:非诊疗范围内的病人;病人及家属或单位要求转院者;病情确需要住院或留观,但因为医院无床位 且病情允许转院时。转院前要求首诊医院的首诊医师:写好病历;进行必要的医疗处置;充分的病情交待、途中风险告知;病人或其家属签字同意;落实好接收医院。 首诊医师须按照要求进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并做好必要的辅助检查及病历记录等,对诊断已明确的病人应及时治疗。若病情需要应该及时收住观察室或收入病房进一步治疗。特别是危、急、重病人,必须收住入院治疗。对已接诊的非本科疾病病人,首诊医师应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认真书写门诊病历后,耐心向病人介绍其病种及应去的就诊科室。如遇危、重病人需抢救时,首诊医师必须先抢救病人并及时报告相关诊疗组、上级医师或科主任,请其参与抢救工作。 首诊负责、不得拒诊诊疗范围内的病人已经确定为法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第24条规定:“对急危患者,医师应当采取紧急措施进行诊治,不得拒绝急救处置。”《艾滋病防治条例》第四十一条规定:“医疗机构应当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人提供艾滋病防治咨询、诊断和治疗服务。医疗机构不得因就诊的病人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人,推诿或者拒绝对他的其他疾病进行治疗。” (二)诊断伦理 疾病的诊断是医生通过采集病史、体格检查以及各种辅助检查措施收集病人的病情资料,然后将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归纳,从而做出概括性判断的过程。 简单疾病通过医生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即可确诊,较为复杂的疾病需要医生与医技人员进行必要的协作才能确诊。有些疑难疾病,虽然病史和各种检查齐全,也不能及时确诊,往往需要边对症治疗边反复检查和观察,甚至通过试验性治疗或手术探查才能确诊。这些都需要诊断伦理及其准则加以保证。 1.及时诊断准则 及时诊断准则是指要求医务人员力争尽早、尽快地对疾病做出分析判断的临床伦理准则。 早确诊才能早治疗,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对于乳腺癌要早

文档评论(0)

it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阳春市夕秋图文设计有限公司
IP属地广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41781MA55YY8A1L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