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研究-9.流行音乐.pptxVIP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九讲 流行音乐——媒介、资本与受众体验第1页,共27页。 主要内容中心议题:电子媒介时代的音乐体验关键词:流行音乐、电子媒介、受众体验、文化工业相关理论:法兰克福学派及批判性的评价(阿多诺、本雅明的批判理论)第2页,共27页。 一、流行音乐的内涵与流变第3页,共27页。 音乐音乐是凭借声波振动而存在、在时间中展现、通过人类的听觉器官而引起各种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的艺术门类。《乐记》:“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 。特征:主体性、情感性、非语义性因素:时间(节拍)、声响(音质的差异,和声学)、精神或灵魂(灌注生气于声音:旋律)。分类:古典音乐、民间音乐、先锋音乐、流行音乐第4页,共27页。 古典音乐音乐就是精神,就是灵魂,直接为自己而发出声响,在听到自己的声响中感到满足。但是作为美的艺术,音乐须满足精神方面的要求,要节制情感本身以及它们的表现,以免流于直接发泄情欲的酒神式的狂哮和喧嚷,或是停留于绝望中的分裂,而是无论在狂欢还是在极端痛苦中都保持住自由,在这些情感的流露中感到幸福。——黑格尔《美学》第三卷下册,第389页特征:乐调的和谐、情感的节制、心灵的宁静第5页,共27页。 Popular Music《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流行音乐泛指一种通俗易懂、轻松活泼、易于流传、拥有广大听众的音乐;它有别于严肃音乐、古典音乐和民间音乐”。 流行:1)为多数人喜闻乐见;2)处在雅俗文化的比较之中;3)用于描述一种“人们为自身而制造”的文化;4)意味着大众媒介通过商业利益对人们的强化。——雷蒙·威廉斯:《关键词》第6页,共27页。 音乐与媒介从文化传播方式来看,流行音乐产业的形成离不开传播技术的支撑、商品市场的开发,而市场的开发又离不开媒介如电视、广播电台和互联网的宣传推广。从具体传播角色看,流行音乐需要具体的传播媒介才能播放,如磁带、唱片、留声机、收音机、随身听、数字光盘(CD机)、MIDI、电视、互联网等。媒介即信息。传播媒介不仅决定音乐传播的速度、存储量的大小、音质的好坏,还决定听众参与的程度、接受的方式和效果。第7页,共27页。 媒介新体验表现方式的变化:视与听的结合身与心的结合欣赏与制作相结合动感地带:速度与柔情身体快感身份确认第8页,共27页。 演变:西方它是随着19世纪欧美工业的发展,在轻歌剧、地方歌曲、各种舞曲的基础上形成的,包括爵士乐、摇滚乐、乡村音乐和一般的流行歌曲。1880-1920年代,伴随录音技术和唱片业的兴起,流行歌曲和爵士乐成为大众化的娱乐品。1956年,通过融和黑人音乐“节奏与蓝(RhythmBlues)”和白人音乐“乡村与西部(CountryWestern)”创造了摇滚乐(Rock’n Roll),巨星猫王。60年代甲壳虫乐队、披头士乐队,70年代朋克摇滚,80年代迈克尔·杰克逊。80年代中期以来,电视音乐和电子音乐开始兴盛,如麦当娜的走红。第9页,共27页。 演变:中国1、历史渊源:历代统治者把用于王室祭祀、宴享、朝贺之乐称为“雅”,把传播于民间的、地方的音乐称为“俗”。春秋战国:乐则《韶》、《舞》,“放郑声”,因为“郑声淫”。《诗经》(北方15诸侯国的地方民谣)和《楚辞》(南方民歌如《九歌》)。汉唐:西域民谣内传、百戏、散乐(俳优歌舞杂奏)。宋代勾栏瓦舍中的说唱音乐发达元杂剧、散曲明清的民歌和小曲第10页,共27页。 演变:中国2、现当代:音乐教育和中西音乐的融和。雅俗共赏的音乐:“通俗上口又蕴含新意,质直如话又神味隽永”。20年代末的上海“时代曲”。以1927年黎锦辉创作的适合小市民口味的歌曲《毛毛雨》、《桃花江》、《特别快车》为代表。30年代任光《渔光曲》、《王老五》,聂耳的《卖报歌》、《一个女明星》,贺绿汀《天涯歌曲》,刘雪庵《何日君再来》。30、40年代的救亡群众歌曲:聂耳《义勇军进行曲》、《大路歌》,冼星海《不怕不抵抗》,麦新《大刀进行曲》。第11页,共27页。 演变:中国50、60年代苏联歌曲内传(《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红梅花儿开》、《喀秋莎》)影响了专业工作者的流行歌曲创作。《在那遥远的地方》(王洛宾词曲)、《敖包相会》(海默词,通福编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卢芒词,吕其明曲)等。风格:明朗、抒情,具有理想化的浪漫色彩。文革时期:语录歌《北京金山上》、《我爱这蓝色的海洋》、《红星照我去战斗》。70年代末、80年代初,港台歌曲、台湾校园歌曲和外国流行歌曲开始流行。邓丽君《小城故事》、《月亮代表我的心》。第12页,共27页。 演变:中国80年代初(80-84):李谷一《乡恋》、苏小明演唱《军港之夜》、谷建芬《年轻的朋友来相会》、铁源《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黄仁清《草原牧歌》、张明敏《我的中国心》等。80年代中后

文档评论(0)

SYWL2019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权威、专业、丰富

认证主体四川尚阅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北京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510100MA6716HC2Y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