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综合文摘)为浅浅地教语文喝彩肖培东《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序.docxVIP

(语文综合文摘)为浅浅地教语文喝彩肖培东《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序.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为浅浅地教语文喝彩--肖培东《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序 语文综合文摘钱梦龙 培东纂写自己的课堂教学实录,计一十六篇,汇为一集,给它起了个耐人寻味的书名:《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日前,他发来电子书稿,嘱序于我。近几年趁与培东同台讲学的机会,多次聆听他关于语文教学的发言,观摩他的展示课,深感其语文教学理念日臻绵密, 课堂教学艺术更趋成熟;但毕竟同台讲学的机会不多,所得印象只是片段而已。现在因为要写序,才有了比较全面地领略他的课堂教学风采的机会。这十六篇教学实录,可谓篇篇有特色,处处可圈点,而所有的精彩凝集起来,又凸现了他独特的教学理念:浅浅地教语文。细细品味,这“浅浅地”三字,意蕴丰富,内涵可一点不“浅”。 而且,正是这个“浅”字,把我的思绪拉回到了十四年前的那个“拜 师仪式”上-- 年,我应邀到培东的家乡浙江 (省、市、区、县)讲学, 主持此次讲学活动的该县教研室主任徐耘天老师对我说,他们县里有一位青年教师叫肖培东,语文课上得极好,悟性也高,30 岁不到已被评为浙江省教坛新秀,是一位很有“发展潜质”的青年语文教师,因此希望我收他为“徒”。其实我心里不太喜欢“拜师学艺”这类略带“江湖气”的玩意儿,但耘天是我的老朋友,何况他也是出于对一位年轻教师的成长的关切,我岂能拒人于门外?于是第二天就有了像模像样的拜师仪式。记得就在拜师仪式现场,我题了一幅字赠给培东,既用 以自勉,也作为对这位“徒弟”的赠言,题字的内容是我自己的一句诗: “碧波深处有珍奇。”我为什么会从书名中“浅浅地”三字回忆起十四年前那个拜师仪式?就是因为这句诗--更确切地说,是因为这句诗中的“深”字与书名中那个“浅”字的强烈对比引起了我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由“浅”而及于“深”,又因“深”而归于“浅”,正是这“深”和“浅”相互转 化之间存在着某种启人智慧的哲理吧? 于是我又想起了这句诗的由来。 某年夏天,我与几位朋友到北戴河避暑,他们都爱游泳,几乎天天下海追波逐浪,我是旱鸭子,每逢他们下海,只能一个人在浅滩上踯躅,同时也想拾些贝壳带回去留作纪念;可一连拾了两个半天,只拾到了一些毫不起眼的灰褐色的小贝壳,于是一边抱怨自己“手气” 不佳,一边想象着曾在电视里看到过的七彩缤纷的迷人的海底世界, 不禁心驰神往,不假思索,四句诗便脱口而出: 偶来拾贝海之湄, 剔石披沙所获稀。寄语辛勤寻宝者: 碧波深处有珍奇。 是啊,不潜向“碧波深处”,只在浅滩上“剔石披沙”,无论怎样“辛 勤”,都是找不到“珍奇”的。这首诗有明显的自勉之意。在拜师仪式上把它写赠给培东,也是为了勉励他:学无止境,教无止境,只有潜向“碧波深处”,才能求得语文教学的真谛。 值得欣慰的是,培东果真不负我写赠这句诗的初衷,拜师仪式以后仅仅过了五年(2006),他就被评为特级教师,那年他才 34 岁, 是浙江省最年轻的特级教师;又过了三年(2009)被晋升为教授级高 级教师,大概又是浙江省中学教师中最年轻的“正高”了吧? 但我看重的倒不是他头顶上这些熠熠生辉的光环,而是他的教学的实绩,因为浪得虚名甚至欺世盗名的“专家”“教授”现在已经多得泛 滥成灾了。我关心的是:培东的“特级”“正高”究竟有多少含金量? 现在,《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一书的十六个教例摆在我的面前, 给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 如果让我用最简单明了的语言对这十六堂课做出总的评价,我只有一句话:这是名副其实的语文课。 “这是名副其实的语文课”,在语文课愈来愈不像语文课的当下, 这句本来不能算评价的“评价”,已经变成了对语文课的“高度赞扬”。 有人说,当前的不少语文课像思想品德课、像人文教育课、像青少年修养课、像政治课、像班会课、像活动课、像生命哲学课、像音乐欣赏课、像图像展示课……什么都像,就是不像语文课。培东的可贵之 处,就在于始终坚守着语文教学这块“一亩三分地”,他上的每一堂语文课,都是不掺杂质的真正的语文课。在形形色色的新思潮、新理论纷纷涌入、“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时下语文教坛,这种坚守尤其需要勇气和对语文教学的深切理解。 语文课程是一门什么课程?中小学设置语文课程究竟是干什么的?人们在纷纷引入各种新思潮、新理论的时候,似乎忘记了关于语文课程的这些根本问题。正如一位黎巴嫩诗人说的:“我们已经走得 太远,以致忘记了当初为何出发。”在这一点上,培东的头脑始终是清醒的,教学的取向始终是明确的。他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清晰地指向一个目标: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因此, 他的教学中每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几乎都围绕语言教育展开,并巧妙地把思想、情感、情趣的熏陶感染有机地统一在一个生动活泼的语言教育过程之中,真正体现了所谓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句中加个“所谓的”,因为我并不赞同对语文课程特性的这种表述)。这 样的例子,在本书的十六个案例中到处都

文档评论(0)

hao187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武汉豪锦宏商务信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IP属地上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20100MA4F3KHG8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