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7
天门冬丸_圣济总录卷五十四_减法方剂树TOC \o 1-3 \h \z \u
天门冬丸_圣济总录卷五十四_减法方剂树 1
1. 原方 4
1.1. 组成:天门冬(去心,焙)2两,地骨皮1两,人参1两,甘草(炙,锉)1两,黄耆(炙,锉)1两,枸杞子(焙)1两,甘菊花(栋)1两,防风(去叉)1两,黄芩(去黑心)1两,赤芍药1两,生干地黄(焙)2两。 4
1.2. 功效:上焦热结,口燥咽干,脏腑秘滞,面赤心烦。 4
1.3. 来源:《圣济总录》卷五十四。 4
2. 黄耆汤 4
2.1. 减:天门冬、人参、枸杞子、甘菊花、黄芩、赤芍药、生干地黄 4
2.2. 组成:黄耆、甘草、地骨皮、防风各等分(焙干)。 4
2.3. 功效:痔疾。 4
2.4. 来源:《杨氏家藏方》卷十三 4
3. 防风散 4
3.1. 减:天门冬、地骨皮、枸杞子、甘菊花、黄芩、赤芍药、生干地黄 4
3.2. 组成:防风2两(去叉,炙令黄),黄耆(炙,锉)2两,甘草半两(炙,锉),人参半两。 4
3.3. 功效:肠风。 4
3.4.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四三 4
4. 地仙散 4
4.1. 减:天门冬、黄耆、枸杞子、甘菊花、黄芩、赤芍药、生干地黄 4
4.2. 组成:地骨皮1两,防风1两,人参半两,甘草半两。 5
4.3. 功效:心脏积热口干,或烦渴,颊赤,舌涩,及汗后余热。 5
4.4. 来源:《卫生宝鉴》卷五 5
5. 玉屏散 5
5.1. 减:天门冬、地骨皮、人参、枸杞子、甘菊花、黄芩、赤芍药、生干地黄 5
5.2. 组成:黄耆、防风、甘草。 5
5.3. 功效:表气虚而恶寒者。 5
5.4. 来源:《伤寒大白》卷一 5
6. 团参黄耆散 5
6.1. 减:天门冬、地骨皮、枸杞子、甘菊花、防风、黄芩、赤芍药、生干地黄 5
6.2. 组成:人参、黄耆各等分,甘草减半。 5
6.3. 功效:肺虚热,咳嗽气急,胸中烦悸,肢体倦疼,口燥咽干,情思不乐,多唾涎沫,或有恶物,肢瘦发热,盗汗,减食嗜卧。 5
6.4. 来源:《鸡峰》卷十一 5
7. 黄芩汤 5
7.1. 减:天门冬、地骨皮、人参、黄耆、枸杞子、甘菊花、防风、生干地黄 5
7.2. 组成:黄芩1两,赤芍药1两,甘草半两(炙)。 5
7.3. 功效:阳明病发热脉浮,口干鼻燥,衄血,及挟热下痢,寒热胁痛,疹疮不出。阳明病,口干但漱水不欲咽者,必衄也;阳明脉浮,发热,口鼻中燥,能食者,亦衄。引钱氏方,挟热下痢,头痛胸满,大渴;或寒热胁痛,脉洪大而实者。挟热作疹疮不出,烦躁不得眠。 5
7.4. 来源:《医方类聚》卷五十三引《神巧万全方》 6
8. 黄耆散 6
8.1. 减:天门冬、地骨皮、人参、枸杞子、甘菊花、黄芩、赤芍药、生干地黄 6
8.2. 组成:黄耆2两,防风1两半,甘草1两(炙)。 6
8.3. 功效:上焦风热毒疮肿及发背热毒。 6
8.4. 来源:《养老奉亲》 6
9. 黄耆散 6
9.1. 减:天门冬、甘草、枸杞子、甘菊花、防风、黄芩、赤芍药、生干地黄 6
9.2. 组成:黄耆(锉)、人参、地骨皮各等分。 6
9.3. 功效:虚劳。盗汗不止。 6
9.4. 来源:《圣济总录》卷八十九 6
10. 黄耆六一汤 6
10.1. 减:天门冬、地骨皮、枸杞子、甘菊花、防风、黄芩、赤芍药、生干地黄 6
10.2. 组成:黄耆(半生,半蜜水炒)6钱,甘草(半生,半炙)1钱5分,人参1钱。 6
10.3. 功效:流注溃后,脓水出多,口干作渴,烦躁不宁。 6
10.4. 来源:《外科正宗》卷三 6
11. 地仙散 7
11.1. 减:天门冬、人参、黄耆、枸杞子、甘菊花、黄芩、赤芍药、生干地黄 7
11.2. 组成:地骨皮(洗,去心)1两,防风(去钗股)1两,甘草(炙)1分。 7
11.3. 功效:骨蒸肌热。伤寒、伏暑后烦热不安。 7
11.4. 来源:《本事》卷四 7
12. 地骨皮汤 7
12.1. 减:天门冬、人参、黄耆、枸杞子、甘菊花、黄芩、赤芍药、生干地黄 7
12.2. 组成:地骨皮2两,防风(去叉)1两,甘草(炙)1两。 7
12.3. 功效:胃气实热,唇口干燥,头昏体倦,五心烦热。 7
12.4. 来源:《圣济总录》卷四十七 7
13. 地骨皮散(《医方类聚》卷十引《简要济众方》。) 7
13.1. 减:天门冬、人参、黄耆、枸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内务整理班会.pptx VIP
- 《世界的物质性》课件.ppt VIP
- 长沙理工大学继电保护课程设计—水电站35kV线路电流保护设计三段式电流保护整定计算工程设计.doc
- 1998—2019北京市中考数学试卷含详细解答(历年真题).pdf VIP
- 2025年新高考英语复习 听力满分策略+真题练习(学生版+解析版)含听力音频 .docx VIP
- DZT0316—2018-砂石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规范.pdf VIP
- T∕BECC 002-2024 智算中心技术要求和评估方法.pdf
- 自我管理(中职通用职业素质课程)全套教学课件(220页).pptx VIP
- 医护人员岗位能力提升策略.pptx VIP
- 智能加工技术:课程标准解读与学习指南.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