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靓蕾_李汾《雪中过虎牢》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docxVIP

李靓蕾_李汾《雪中过虎牢》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靓蕾_李汾《雪中过虎牢》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李汾《雪中过虎牢》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雪中过虎牢 李汾① 萧萧行李戛弓刀,踏雪行人过虎牢②。 广武山③川哀阮籍,黄河襟带控成皋。 身经戎马心愈壮,天入风霜气更豪。 横槊赋诗男子事,征西谁为谢诸曹④? 【注】①李汾:字长源,金太原平晋(今属山西)人,为元好问“平生三知己”之一。②虎牢:战国末期秦国建置,西汉时易名成皋关。③广武山:嵩山余脉。④谢诸曹:指晋谢安及其弟谢石、其侄谢玄。淝水之战时,谢安为征讨大都督,谢石监江北诸军事,以将军假节征讨大都督,大败苻坚。 (1)联系全诗,结合解释,说说颔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元好问评此诗云:“清壮顿挫,能动摇人心,高处不减唐人。”请从这首诗艺术风格的角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 (1)此联紧承首联悲壮苍凉之感而来,写诗人空怀济世之志,终不为世所用的孤独寂寞之情。出句引一代名士阮籍为知音,同命相怜,写出了内心的失意悲凉;对句从广阔的时代背景中再做渲染,奔涌的黄河驾驭着这座阻挡着敌兵而又承载着无奈的古老关城,令人生出无限悲壮。 (2)这首诗以铺叙起笔,先勾勒出一幅壮丽而苍凉的雪中行军图,而后追思古人,抒发失意之慨,感情基调苍凉壮阔而又深沉。后两联则雄起陡转,气势恢弘,抒发了诗人崇高壮美的英雄气概,展示了诗人的昂扬斗志和铁骨豪情,其狂放之态有如李白,沉郁之风好似杜甫,可谓“高处不减唐人”。 赏析 欣赏这首诗,不妨从“虎牢”说起。 虎牢,是中国古代中原地区的一个重要关口,位于今河南省荥阳县汜水镇西。据《穆天子传》记载,周穆王曾射猎于郑,得猛虎而圈之,名其地曰虎牢。公元前571年,晋悼公筑虎牢城。秦置虎牢关。此后,曾有成皋关、汜水关和武牢关之称,历代王朝,无不在此设防。猛虎之威已不复可见,而虎牢之险固却穿越了弥漫的烽烟,见证着历史的变迁:春秋鲁隐公五年(公元前718),燕助卫伐郑,郑以虎牢之险战败燕国。汉高帝二至四年(公元前205~前203)楚、汉相持于成皋、荥阳之间,汉军凭虎牢之固,与楚军抗衡,并迫使楚军议和,划鸿沟为界。南朝宋景平元年(423),宋与北魏争战于此,宋将毛德祖坚守虎牢200余天,魏不能破,后断宋军粮、水,虎牢始陷。诸如此类,也可在历代的戏曲小说描写中找到例证:最有名的如三国时期虎牢关下群英战吕布,唐代初期李世民对郑帝王世充、夏王窦建德的统一决战,等等。 之所以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其一是因为虎牢处于中原腹地,为东西交通之要冲,其二则因为这里北临黄河,南依嵩山,绝岸峻崖,地形险恶,实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那么李汾,这位金代末期的诗人,是在怎样的情境、以怎样的心境走过虎牢的呢? 从首联中“行李”、“弓刀”、“行人(即军人)”及颔联的“戎马”等词即可知,诗人所说的“过”非等闲之过,而是军事行动中行军之“过”。自1228年起至1234年,元军大肆犯金,历时六年攻下汴梁。在金朝风雨飘摇之际,哀宗亦带领臣下浴血奋战,誓死社稷。元好问《中州集》与《金史李汾传》都记载李汾曾做恒山公武仙署行尚书省讲议官,《金史哀宗本纪》记天兴元年(1232)恒山公武仙杀士人李汾。虽然李汾之死还有某些疑问,但他曾在此期间跟从武仙参加了抗元战争应是没有疑问的,雪中过虎牢,或许就是此时经历。应是带着捍卫国土的豪情、立功用世的理想走过这个千年古关的。然而,“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诗”,理想之于诗人,常常是咫尺天涯,遥不可及。从《金史》记载来看,恒山公武仙并非忠义之人,他授命于金朝危难之际,然而面对元军,他或投降、或逃跑,全不以国家社稷为念;对同僚下属则妒嫉嫌猜,不仅不能和睦相处,而且动辄杀人灭迹(参见《金史》第八卷武仙传)。为这样一个人作参谋,李汾的豪情与理想也难免渐渐落空了。也许正因如此,诗中的情感才更增添了许多沧桑韵味。 “萧萧”二字为象声词,有的用如风声,如《史记荆轲传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有的用如马鸣声。如《诗小雅车攻》:“萧萧马鸣,悠悠旆旌”,杜甫《兵车行》:“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在腰。”联系“弓刀”二字,李汾此处显然是化用杜甫诗句,故“萧萧”当为马鸣。马在嘶叫,行李与弓刀时相擦刮,在纷扬的风雪中,兵士们走过了虎牢关口。这便是首联,以客观平实而不失声色的铺叙完成了“起”的任务,勾勒出一幅壮丽又笼罩着苍凉的雪中行军图。 颔联为承,接续首联的苍凉之感一挥而就:广武山川哀阮籍,黄河襟带控成皋。此句的中心,自然是阮籍。《晋书阮籍传》载:籍“尝登广武,观楚汉战处,叹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登武牢山,望京邑而叹,于是赋《豪杰诗》。”阮籍为一代名士,空怀济世之志,乱世强保其身。此中失意悲凉,只有

文档评论(0)

152****368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用心创作文档如果出现文档出现问题请联系我给您解决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