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370c.pdf

湖南省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370c.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三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山水诗的发达是结合南朝的经济发展而出现的,不是由于魏晋以来士大夫们的 雅好园林,也不是由于隐士们的逃避现实而遁迹岩穴。诗中之有山水景物本不自魏 晋六朝始,而是古已有之的,只是数量不多而已。在文人的作品中,大家公认以曹 操的《观沧海》为较早的代表,这当然与园林、隐逸无关。魏晋时期以园林和隐逸 为主的作品都发达了,而山水诗却并没有长足发展。代表着魏晋隐逸生活的老庄思 想退出了诗坛,山水诗才获得了真正的发展。这也就是说当时老庄思想占主导地 位,是不利于山水诗发展的。 山水诗产生之后却又是以行旅景色为主的,连谢灵运也是以一个旅行家的姿态 出现的。他的大量山水诗并不是在隐逸或园林这些基础上产生的。他正是摆脱了玄 言诗的束缚,从深居简出里走出来,从园林里走出来,而且走得很远,才写出了那 么多好的山水诗。 那么山水诗是怎样产生的呢?应当承认这是诗歌为了表现上的多样性、想象上 的丰富性。但产生是要有条件的,这条件就是南朝的经济发展与水路交通的发达。 为什么“宋初文咏”才“体有因革”呢?这与宋元嘉时代是南朝经济成熟的发展时 期分不开。江南山水秀丽,土地肥沃,这是客观存在,这里因而产生过《九歌》以 及《江南可采莲》一类的作品。但是过去这里远离经济、政治、文化中心,而自刘 裕当政以至元嘉,政治上的开明保证了经济的发展,这为人们认识自然美提供了有 利的条件。作家们过着游宦的生活,阅历无数山川景物,作为一个生活的环境,就 自然反映在诗歌里。 (摘编自林庚《山 水诗是怎样产生 的》) 材料二: 上一期的《文学评论》上发表了林庚先生的文章《山水诗是怎样产生的》。这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篇文章的几个主要观点,我觉得还需要商榷。 首先是山水诗产生的经济基础问题。山水诗的产生和元嘉时期经济的繁荣有没 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呢?林先生的回答是肯定的。他从人类审美能力的发展来展开他 的论述,他说,到了南朝,“中国古代人民对于大自然的征服与改造,包括水路交 通在内,这时就达到了新的阶段。这发展的过程也就为人们认识自然美提供了有利 的条件。这首先在江南民歌中表现出来”,继 而文人的山水诗也就产生了。这番话的理论根据是不错的,这里所强调的是劳动 实践对人的美感发生发展所起的作用,但是林先生把劳动实践换成南朝经济繁 荣,把美感的发展换成山水诗的产生,从而得出结论:南朝经济繁荣是山水诗产 生的条件。我看这是牵强的。 林先生显然把山水诗的产生和人类审美力发展的某一特定阶段联系起来了, 似乎审美力一定要发展到某种程度才会出现山水诗。但是我们很难说元嘉以后人 们的审美力较元嘉以前有什么阶段性的发展,也很难说江南民歌较国风在山水描 写上反映着人类美感发展的不同阶段。其次,这样讲在理论上也找不到合理的解 释。人对自然没有美感,当然不会有山水诗。但有了美感以后,艺术以何种方式 来表现它,是不是产生南朝这样

文档评论(0)

Ali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