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旋毛虫丝虫第1页/共69页第2页/共69页世界 :1828年, 在一英国人尸体的肌肉里首次发现幼虫1846年, 在猪的肌肉里首次发现幼虫囊包1860年,在一20岁的女尸肠道里首次发现成虫我国 :1881年, 在厦门的猪肉里发现幼虫囊包1964年, 在一西藏人的肌肉里发现幼虫囊包 全国有15个省、市、自治区有人体感染的报道 27个省、市、自治区有猪体感染的报道第3页/共69页一 分类根据生物学和基因研究的分类:1.旋毛形线虫(T.spiralis) T12.北方毛形线虫(T.nativa) T23.布氏毛形线虫( T.britovi) T34.伪旋毛形线虫(T.pseudospiralis) T45.米氏毛形线虫(T.murrelli) T56.南方毛形线虫(T.nelsoni) T77.巴布亚毛形线虫(T.papuae) T108.津巴布韦旋毛虫( T. zimbabwensis) T11还有3个分类地位尚未确定的基因型:T6、T8和T9第4页/共69页 一般认为, T.spiralis是引起人体旋毛虫病的主要病原体,多数死亡病例是由此种旋毛虫所致。第5页/共69页二、形态(一)成虫1. 外观:细小,细丝状,乳白色,后端稍粗。♀: 3~4×0.06mm,♂: 1.4~1.6×0.04mm2. 结构: 咽管:占虫体长的1/3~1/2杆细胞,杆状体 生殖器官:均为单管型 生殖:卵胎生第6页/共69页旋 毛 虫 成 虫第7页/共69页(二)幼虫囊包──感染期 形状:梭形 大小:0.25~0.5×0.21~0.42mm 结构:囊包内通常含1~2条幼虫,也可多达6~7条。囊壁由内外两层构成,主要由肌细胞退变及结缔组织增生形成。第8页/共69页旋毛虫幼虫囊包第9页/共69页第10页/共69页 旋毛虫肌幼虫囊包第11页/共69页美蓝染色图片未染色和部分染色-美蓝染色第12页/共69页T1肌幼虫常温下(25℃) 形态观察(100×) 第13页/共69页三、生 活 史第14页/共69页发育的特殊性 成虫和幼虫寄生于同一宿主体内,无外界的发育要继续下一个生活史周期,必须得转换宿主第15页/共69页( 钻入肠粘膜发育后再返回肠腔)脱囊幼虫成 虫( 肠腔内 )( 产出)( 被另一宿主食入)新生幼虫幼虫囊包( 肌肉等组织内 )( 侵入小肠 )( 至横纹肌内发育)( 小L\小V )( 随血流至全身)旋毛虫生活史示意图第16页/共69页生活史要点:1.特性:幼虫和成虫寄生于同一宿主内,要延续下一个生活史必须转换宿主2.宿主:无严格选择性,120多种3.感染阶段:幼虫囊包4.感染方式:生食或半生食肉类第17页/共69页5.寄生部位:成虫寄生于十二指肠、空肠上段;幼虫寄生于肌细胞内,对新宿主具感染性。6.卵胎生:雌虫于交配后第5天产幼虫于肠壁粘膜下7.幼虫脱囊;移行与发育:随淋巴和血循环到达各器官、组织或体腔,但只有侵入横纹肌内的虫体才能进一步发育。第18页/共69页第19页/共69页四、致 病相关因素:幼虫的侵犯部位食入囊包的多少幼虫的活力宿主的功能状态第20页/共69页 临床表现复杂,易误诊,轻者可无明显症状,重者可在发病后50天内死亡。根据致病过程,可将其分为三个连续的时期:第21页/共69页1、侵入期(肠型期):病变部位:十二指肠和空肠。主要病变:肠壁炎症、溃疡、水肿、出血等。症状:患者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急性胃肠道症状;同时可伴有厌食、乏力、低热等全身性反应。第22页/共69页2、幼虫移行期(肌型期): 此期为新生幼虫随淋巴、血循环到达各器官及侵入横纹肌内发育,导致血管炎和肌炎的过程。主要病理变化:引起肌纤维变形、肿胀、排列紊乱、横纹消失、肌细胞坏死、崩解、肌间质轻度水肿并有炎症细胞浸润。第23页/共69页临床表现复杂多变,主要病变部位在肌肉。轻者:发热、全身性血管炎、 水肿(尤以眼、面部最常见)、 全身肌肉酸痛(尤以腓肠肌、肱二头肌明显)。重者:肺部局限性或广泛性出血、肺炎、支气管炎及胸膜炎等。如移行至心脏,可导致心肌炎,严重可致死。若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即使轻度感染亦可造成严重的伤害。第24页/共69页3、囊包形成期 : 为受损细胞的修复过程。肌细胞内幼虫长大并卷曲,其周围的肌细胞膨大呈纺锤形囊包,急性炎症逐渐消退、囊包内幼虫最终被钙化,全身症状减轻、但肌肉疼痛持续。第25页/共69页五、免 疫 有动物实验证明,宿主感染旋毛虫后可产生一定的免疫力,对再感染可产生较显著的抵抗力。主要的结果为:肠道内幼虫发育障碍,成虫发育不全,生殖能力减弱和早期就排出体外,从而减少了肌肉内幼虫的数量。——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协同作用的结果第26页/共69页六、诊 断1、询问病史 :通常有生食或半生食肉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