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复习 初中语文文言文重点虚词总结.pdf

2020中考复习 初中语文文言文重点虚词总结.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0中考复习 初中语文文言文重点虚词总结--第1页 初中语文文言文重点虚词总结 一、 之 01、作助词用 主要用法有三种类型: (1)相当于 “的”,是定语的标志。 例如:①菊之爱,陱后鲜有闻。③水陆草木之花。 (2)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起舒缓语气作用,无实义。 例如:① 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 形。 (3)起补足调音节和舒缓语气作用,无实义。 例如:①公将鼓之。②久之。③怅恨久之。 02、作代词用。 (可以代人,代事,代物) (1)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我”、“他们”、“她们”、“它”、 “它们”。 例如:①具答之。②亲戚畔之。③彼竭我盈,故克之。 (2)指示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这”、“这样”“这件事”、“那”、 “那样”等。 例如:①渔为甚异之。 (3)作动词用。相当于 “到”、 “往”、 “去”。 例如:①辍耕之垄上。②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03、语法作用。 (1)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例如:①何陋之有?②宋何罪之 有? (2)定语后置标志,无实义。如:①马之千里者。②居庙堂之高 则忧其民。 二、 乎 (1)语气词 (一般用在句未) 表提问或反问,也可表猜测、感叹。 如: ①死国可乎?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③是亦不可以已乎 ! (2)介词 (一般用在句中) 类似于 “于”的用法。 如: ①在乎山水之间也②颓然乎其间者 三、 者 1、结构助词 译 “……的人”“……的事物”“……的情况”等,相当于名词性 短语。 如: 2020中考复习 初中语文文言文重点虚词总结--第1页 2020中考复习 初中语文文言文重点虚词总结--第2页 ①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2、语气助词 用在作主语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之后表示停顿,谓语部分一般用 “也”字结尾,起判断作用。 如: ①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四、以 1、用作介词 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的工具、物件、时间等可以译为“把”、“用”、 “拿”、“在”、 “从”等,或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译 为 “靠”、 “凭借”、 “根据”等。 如: (1)何以战?//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凭借 (2)虽不能察,必以情。//策之不以其道。——根据 2、作连词 表 目的时,可译作 “(用)来”, “以便”; 表顺接时,相当于 “而”;表结果时,可译作 “以致”; 表原因时,可译作 “由于”、 “因为”。 如: (1)属予作文以记之—— (用)来 (2)以伤先帝之明——以致 (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 (4)卷石底以出。——相当于 “而” 3、用作动词 可译作 “认为”。 如: (1)皆以美于徐公。 4、特殊用法: 通假字,通 “已”,已经。如:固以怪之矣。 五、而 表顺接关系的连词 1、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 “又”。 如: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则》) 2、承接关系 可译作 “就” “接着”,或不译。 如:环而攻之而不胜。前一个 “而”就表示承接关系。 3、递进关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专注于职业教育考试,学历提升。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32132030000054
认证主体社旗县清显文具店
IP属地河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45REK87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