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只有河南李家村观后感
之前对戏剧或者是具体到《李家村》戏剧都没什么了解,潜意识里觉得戏剧之类的好像都是中老年人喜欢看的,年轻人不感兴趣, 对于其表现形式也没什么了解。但昨天在只有河南看完《李家村》之后,极大地扭转了我这个粗浅的想法。这部剧的背景是这样的: 1942年,当时抗日战争进入到了最艰苦的相持阶段。1938 年蒋为了迟滞日军的进攻,用阻敌1干自损10万的代价炸开了郑州城北的花园口黄河大坝。豫东南一带万里平川自古以来就是非常适合耕种的沃土哺育了光辉灿烂的黄河流域文明。但洪水一来造成了80万人溺亡、数百万人受灾,土地数年无人种植。内忧外患多种因素的结合之下, 造成了1942年的河南大饥荒,饿死者不计其数,其惨状老一代人不忍回忆。
这个剧不是像我们以往看戏剧或者看电影一样,上边是舞台,下边是观众。而是完全沉浸式的呈现。伴随着昏暗的灯光,穿过了村中起伏曲折的小路,路过几户残垣断壁的农家,就好像走进了20世纪40年代的河南农村,观众成为了当时的历史见证者。
第一幕戏就落在了一户农家的院子里,饱受饥饿煎熬的农家小子用偷来的一个小女孩换了5斤口粮,但其父宁愿挨饿也不愿做此伤天害理之事,反映了当时河南农民朴素的价值观。随后观众跟随场景的切换来到村中的一片场地各家各户的饥民聚集于此幻想着馒头、灌汤包、烩面、大肘子的美味。在外当差的李家村村民李十一用个人的牺牲为村民弄来了几袋粮食(实是种子) 当李十一的哥哥看到弟弟的血衣,知道了弟弟的死讯后,悲伤过度发疯了。村民也不忍吃十一一的人血粮食。一边是忍受了不知道多少天的饥额,一边是现成的粮食种子。如何抉择?
最终李家村的老一代村民做了这样一个悲壮的决定: 60岁以上的老人上山集体饿死,把这些种子、把生的希望留给村里的年轻人。那是人世间生离死别的决绝,那是父母与子女肝肠寸断的别离, 那是从此阴阳两隔的最终告别。
但李家村的老人走的异常坚决,异常果断,在狂风暴雪中渐行渐远。
此处非常压抑。
先抑后扬,第三幕来到了另外一一个场景。可能是解放以后,也可能是改革开放以后。初夏的李家村迎来了小麦的大丰收,孩子们在小麦堆儿里尽情玩耍,大人们拿起木铲迎风扬麦,金黄的麦粒漫天飞舞,大家都能吃上热气腾腾的大馒头。此时李家村山上舍己为后的先辈们仿佛正在注视着这个丰收的场面。这里有很多感情难以表达。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