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3年河南郑州市公务员考试33笔试参考题库答案解析.docx优质资料,祝你成功!
2023年河南郑州市公务员考试33笔试参考题库答案解析
(图片可自由调整大小)
题型1 23总分得分
第1卷
一.参考题库(共300题)
1.某个公司在甲乙丙丁四个地方各有一个仓库,四个地方大致都在一条直线上,分别相距6千米、10千米、18千米,甲仓库有货物4吨,乙仓库有货物6吨,丙仓库有货物9吨,丁仓库有货物3吨。如果把所有的货物集中到一个仓库,每吨货物每千米运费100元,请问把货物放在哪个仓库最省钱? A.甲 B.乙 C.丙 D.丁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统筹推断,用代入排除法解题。 第二步,由于总运费由货物的重量和仓库之间的距离决定,可以首先排除甲仓库和丁仓库,假如都运到乙仓库所需要的运费为4×6×100+10×9×100+3×28×100=19800(元),都运到丙仓库所需要的运费为6×10×100+16×4×100+18×3×100=17800(元),很明显丙的总运费较低。因此,本题答案为C选项。 解题思路:统筹问题中的货物集中问题。每吨货物每千米的运费相同,最终又将所有的货物放在了一起,本题可使用“跷跷板”方法灵活解题。“跷跷板”法:如图, 6km 10km 18km 甲4吨 乙6吨 丙9吨 丁3吨 任意选取支点,如将乙选为支点,则支点左侧共有4吨货物,支点右侧共有9+3=12吨货物,则跷跷板左侧翘起,甲地货物“滑”到乙地,此时乙地有10吨货物;再将丙选为支点,跷跷板右侧翘起,丁地货物“滑”到丙地,此时丙地有12吨货物,仅剩乙、丙两地,丙地货物多,则应选丙地为集中点。故本题选C。 常规做法:集中到两边的仓库搬运距离长,搬运货物多,首先排除A、D。若集中到乙仓库,则相当于将4×6+9×10+3×28=198吨货物搬运1千米;若集中到丙仓库,则相当于将4×16+6×10+3×18=178吨货物搬运1千米。显然集中到丙仓库更省钱。故本题选C。 解题思路:货物集中问题,只与各个仓库的存放量有关,与距离及运费无关。先考虑甲乙打包??丙丁打包,显然前者存放量不如后者多,因此甲乙的货物均需要向丙丁方向移动;同理可知丁仓库的货物需要向甲乙丙方向移动。综合两者可知货物将集中在丙仓库。 故正确答案为C。
2.某校管理学院会计班有38名同学,关于这38名同学,甲乙丙三人有如下讨论:
甲说:“有些同学是河北人。”
乙说:“葛强不是河北人。”
丙说:“有些同学不是河北人。”
事实上,甲乙丙三人的话只有一句为真。
以下哪个选项为真?
A.38名同学都不是河北人
B.有些同学不是河北人
C.葛强不是河北人
D.38名同学都是河北人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本题属于真假推理题。
第一步:找出题干反对关系命题。
甲:有些同学是河北人;
乙:葛强不是河北人;
丙:有些同学不是河北人。
根据题干条件可知,甲的话和丙的话是反对关系,两组有的必有一真,即至少有一句话是真话,而题干说三人中只有一人的话是真的,所以说真话的人一定在甲、丙两个人之中,乙说的话为假话。
第二步:看其余。
根据乙的话为假,可知葛强是河北人为真,根据葛强是河北人为真,可知,有些同学是河北人为真,即甲说的是真话。结合甲、乙、丙三人的话只有一句为真,可知丙的话为假,进而可知,所有(38名)同学都是河北人是真话,对应D项。
故正确答案为D。
3.单因接触效应是一种心理现象,指的是人们会偏好自己熟悉的事物,当某个事物出现的次数越多,在该事物首次出现没有给人带来不快感的前提下,人们对其产生的好感度也越高。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反映了单因接触效应的是: A.小刘经常在公交车上碰到邻居小方,时间长了,两个人逐渐熟悉起来 B.一些人相比于看自己的日常照片,更喜欢看精心打扮后镜子里的自己 C.小林与新转学来的小刚发生口角,随着接触的增多,发现小刚有很多优点 D.小张遇见一只可怜的流浪猫,此后又多次遇到它,觉得这只猫越来越可爱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①首次出现没有给人带来不快感;②当某个事物出现的次数越多,人们对其产生的好感度也越高。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该项中小刘和小方是因为“时间长”而“逐渐熟悉”,未提及首次接触是否有不快感,也没有提及好感度是否随着接触而提高,不符合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云南2023年03月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务员考试资格复审国家公务员考试考试大纲历年真题笔试参考题库答案解析.docx
- 2023年04月福建厦门金融监测与服务中心5人笔试参考题库答案解析.docx
- 2023上半年四川绵阳市属事业单位招考聘用38人笔试参考题库答案解析.docx
- 2023年04月浙江金华高等研究院(金华理工学院筹建办)高层次人才公开招聘22人笔试参考题库答案解析.docx
- 2023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监测统计中心招考聘用应届生笔试参考题库答案解析.docx
- 湖南省财政投资评审中心招考聘用投资评审专业技术人员8人笔试参考题库答案解析.docx
- 2023年广东肇庆怀集县第一中学赴高校招考聘用高中教师3人(二)笔试参考题库答案解析.docx
- 山东临沂市公务员考试(8日上午)国家公务员考试考试大纲历年真题02笔试参考题库答案解析.docx
- 云南省省级机关统一遴选公务员100人国家公务员考试考试大纲历年真题5笔试参考题库答案解析.docx
- 2023年04月广东省科学院公开招聘财务人员2人笔试参考题库答案解析.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