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双流县位于成都市西南郊,近年来,双流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农用地向规模经营集中的“三个集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随着成都市作为西部重要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的快速发展,以及成都市总体发展战略的调整,双流县将担负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成都市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 13 个市管产业功能区中, 有 5 个涉及到双流县。可以预见,双流县将进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土地供给压力日益增大,人地矛盾日益尖锐, 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形势严峻,城乡区域间用地结构和布局有待优化,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机制亟待创新。
第一节 区域概况
一、区位与自然条件
双流县位于成都平原腹地,成都市西南郊,东连龙泉驿区、简阳市,南接仁寿县、彭山县,西邻新津县、崇州市,北靠温江区、武侯区、高新区及锦江区,县城所在地东升街道办事处距成都市区约 10km。双流县是成都市唯一集水、陆、空齐备的立体交通体系的区县,境内交通四通八达,其中双流国际机场距县城仅 2km,开通国际国内航线 160 余条,已成为全国第五大航空港;成昆铁路横贯南北,川藏公路、成乐大件路、成雅高速路、成都绕城高速路、机场高速路、国道 213 线穿越全境。
双流县地处成都平原东南部,西南有牧马山,东南有龙泉山, 西北、中部为平原地区。地形复杂,有低山、丘陵和平原。地势
北高南低,全县最高峰位于永兴镇金台村龙神埂,海拔 967 米;最低处是黄龙溪镇陈新村大河滩,海拔 435 米。按其地貌类型分为冲洪积平原、缓丘平坝、低山丘陵和中等切割低山四种类型。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无霜期长,春早秋凉,
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 16.2 ℃,年均降雨量为
921.1mm,无霜期 287 天左右, 年均日照 1197.6h。
县境河流系岷江流域,境内有金马河、江安河、杨柳河、府河、鹿溪河等五条河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 5.6208 亿立方米, 其中地表径流总量 4.4718 亿立方米,地下水总量 1.1490 亿立方米。另外,还有外来水,通过河流、渠道流径全县总量 99.2735 亿立方米。
土壤有水稻土、潮湿土、紫色土、黄壤、黄棕壤 5 个土类, 10 个亚类,32 个土属,75 个土种。植被为常绿阔叶林带,包括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暖性针叶林和暖性竹林四类。农作物可终年栽培,田作物一年两熟或二年五熟,现有林木主要都为次生林和人工林,经济林以枇杷、柑桔、梨等为主。
县境内有价值且有可能开采的矿产资源主要有钙芒硝、膨胀土、粘土及粘土岩、砂石建筑材料与砂金等。
二、社会经济概况
双流县辖 4 个街道和 21 个镇,40 个社区委员会、154 个村委会。2005 年全县户籍人口 92.69 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 35.71 万人,农业人口 56.98 万人。2005 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95.99
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19.15 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 92.34 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 84.5 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 9.8:47.1: 43.1。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连续 12 年位居全省“十强县”榜首;
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全国第 35 位,跃居中西部第一;全国
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排名第 30 位、最具投资潜力百强排名第
8 位。
双流县近年来大力推进“三个集中”,工业发展较快,贡献突出。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农民增收步伐加快,促进了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城乡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相互融合,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统筹推进“三个集中”取得显著成效。在统筹“三个集中”、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实践中,已初步探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机制,为进一步推进城乡一体化积累了宝贵经验。
1、东升。重点依托国际网球赛事中心、体育中心、新城公园等优质资源,突出运动、文化、休闲、怡居、航都特征,策划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商演和会展活动,加强城市品牌营销,尽快提升知名度和吸引力。规划期内加强东升镇区建设用地空间管 制,规划允许建设区面积 2272 公顷,有条件建设区面积 700 公顷。
2、华阳、中和。重点加强与高新区的产业协作,努力实现借势发展、错位发展,加快完善城市功能,大力发展商业地产,
提升城市服务业档次,建设为成都市南部次中心、南部功能配套完善的新城、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集中发展区。规划期内加强华阳、中和镇区建设用地空间管制,规划华阳镇区允许建设区面积 2679 公顷,有条件建设区面积 2217 公顷;规划中和镇区允许建设区面积 467 公顷,有条件建设区面积 535 公顷。
3、西航港、公兴、黄甲。借助临港路建设和双中路改造, 提升区域形象,积极发展工业、现代服务业等城市经济,创新城市社区管理和服务机制,加快成为空港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临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