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农业有害生物抗药性监测报告.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全国农业有害生物抗药性监测报告 近日,河北省南和县郝桥镇后西村农民操作农业机械在麦田喷洒农药。 资料图 抗药性监测对农药减量增效及农业生产安全意义重大,同时也为科学用药提供重要决策 参考。据了解,2019 年全国农技中心联合科研、教学系统有关专家,继续组织北京、河北、 山西等23个省(区、市)的100个抗药性监测点,分别对稻飞虱、水稻二化螟、小麦赤霉病、 棉蚜、烟粉虱、稻(麦)田杂草等 17 种重大病虫草的抗药性进行了监测,涉及田间常用的 36个农药品种。根据抗药性监测结果,专家也给出了用药方案调整的具体建议。 褐飞虱 目前监测地区褐飞虱所有种群对第一代新烟碱类药剂吡虫啉处于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 1000倍),对烯啶虫胺处于低至中等水平抗性(抗性倍数5.8-29倍),对第二代新烟碱类药 剂噻虫嗪处于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300倍),对第三代新烟碱类药剂呋虫胺处于中等至高 水平抗性 (抗性倍数22-196倍)。与2018年监测结果相比,褐飞虱对新烟碱类药剂抗性倍数 总体变化不大。对昆虫生长调节剂类药剂噻嗪酮处于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500倍)。与2018 年监测结果相比,褐飞虱对噻嗪酮抗性倍数总体变化不大。对有机磷类药剂毒死蜱处于中等 水平抗性(抗性倍数12-33倍)。与2018年监测结果相比,褐飞虱对毒死蜱抗性倍数总体变 化不大。对吡啶甲亚胺类药剂吡蚜酮处于中等至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85-252倍)。与2018 年监测结果相比,褐飞虱对吡蚜酮抗性倍数总体变化不大。 对策建议:根据目前监测结果,褐飞虱种群除对烯啶虫胺处于低至中等水平抗性外,已 对其他田间常用药剂处于中等至高水平抗性,因此在褐飞虱防治过程中,迁出区和迁入区之 间,同一地区的上下代之间,应交替、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无交互抗性的杀虫剂,避免 连续、单一用药。鉴于目前褐飞虱对吡虫啉、噻虫嗪、噻嗪酮均已产生高水平抗性,建议各 稻区停止使用吡虫啉、噻虫嗪、噻嗪酮防治褐飞虱;严格限制吡蚜酮、呋虫胺防治褐飞虱的 使用次数,每季水稻最好使用1次;交替轮换使用三氟苯嘧啶、烯啶虫胺等药剂,延缓其抗 性继续发展。 白背飞虱 目前监测地区白背飞虱所有种群对昆虫生长调节剂类药剂噻嗪酮、有机磷类药剂毒死蜱 处于中等至高水平抗性(对噻嗪酮抗性倍数42-160倍、对毒死蜱抗性倍数15-240倍);对新 烟碱类药剂吡虫啉、噻虫嗪、呋虫胺处于敏感至中等水平抗性(对吡虫啉抗性倍数 2.1-18 倍、对噻虫嗪抗性倍数2.0-10.1倍、对呋虫胺抗性倍数1.3-12倍)。与2018年监测结果相 比,白背飞虱对以上药剂抗性倍数总体变化不大。 对策建议:鉴于白背飞虱和褐飞虱通常混合发生,且目前褐飞虱已对噻嗪酮产生高水平 抗性,建议各稻区暂停使用噻嗪酮防治白背飞虱,延缓抗药性继续发展。考虑到新烟碱类药 剂对白背飞虱的毒力依然很高,当田间稻飞虱种群以白背飞虱为主时,可使用噻虫嗪、呋虫 胺、烯啶虫胺、三氟苯嘧啶等药剂防治白背飞虱。 灰飞虱 目前监测地区灰飞虱所有种群对新烟碱类药剂噻虫嗪、烯啶虫胺,以及吡啶甲亚胺类药 剂吡蚜酮等药剂处于敏感状态;对有机磷类药剂毒死蜱处于中等水平抗性(抗性倍数 51-71 倍)。与2018年监测结果相比,灰飞虱对以上药剂抗性倍数总体变化不大。 对策建议:在灰飞虱产生抗性地区,严格限制毒死蜱使用次数,轮换使用烯啶虫胺、吡 蚜酮等不同作用机理药剂防治灰飞虱;在水稻生长后期,当灰飞虱与褐飞虱混合发生时,不 宜使用噻虫嗪进行防治。 二化螟 浙江东部沿海地区、江西环鄱阳湖地区、湖南南部地区二化螟种群对双酰胺类药剂氯虫 苯甲酰胺处于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291-2088倍);江苏、安徽、湖北、四川等省二化螟种 群对氯虫苯甲酰胺处于敏感至中等水平抗性(抗性倍数1.1-32倍)。与2018年监测结果相比, 二化螟对氯虫苯甲酰胺抗性倍数有所增加,除高水平抗性地区外,安徽、湖北部分种群上升 为中等水平抗性。浙江、江西、湖南等省二化螟种群对大环内酯类药剂阿维菌素处于中等至 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12-142倍);江苏、安徽、湖北、四川等省二化螟种群对阿维菌素处 于敏感状态。与2018年监测结果相比,二化螟对阿维菌素抗性倍数总体变化不大。浙江省二 化螟种群对有机磷类药剂毒死蜱、三唑磷处于中等水平抗性(对毒死蜱抗性倍数12-40倍、 对三唑磷抗性倍数12-73倍);湖北、四川等省二化螟种群对毒死蜱、三唑磷处于敏感状态。 与2018年监测结果相比,二化螟对有机磷类药剂抗性倍数总体变化不大。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专注于职业教育考试,学历提升。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32132030000054
认证主体社旗县清显文具店
IP属地河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45REK87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