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文言文通假字+特殊句式+词类活用-【中职专用】2023年山东省中职语文春季高考备考冲刺分项突破.docxVIP

文言文通假字+特殊句式+词类活用-【中职专用】2023年山东省中职语文春季高考备考冲刺分项突破.docx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职专用】2023年山东省中职语文春季高考备考冲刺分项突破 文言文通假字+特殊句式+词类活用 一、通假字 (1)鼓瑟希 “希”通“稀”,稀疏(《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2)莫春者 “莫”通“暮”,晚(《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3)唯求则非邦也与 “与”通“欤”,吗(《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4)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摩”通“磨”,磨灭(《五人墓碑记》) ⑸孙子膑脚 “膑”通“骸”,古代削去骸骨的酷刑(《五人墓碑记》) (6)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底”通“抵”(《 诗经》) ⑺思垂空文以自见 “见”通“现”,出现(《五人墓碑记》) ⑻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失”通“佚”,散失(《五人墓碑记》) ⑼则仆偿前辱之责 “责”通“债”,指下狱受腐刑(《五人墓碑记》) (10)与尔同销万古愁 “销”通“消”,消解(《李白诗二首》) (11)玉盘珍羞直万钱 “羞通留,美味食品;直”通“值 ”,价值(《李白诗二首》 (12)木直中绳,鞍以为轮“鞍”通揉,使……弯曲(《劝学》)(1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暴”通“曝”,晒(《劝学》)(1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参”通“三”,表多次,经常(《劝学》)(15)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才智,智慧(《劝学》)(16) (12)木直中绳,鞍以为轮 “鞍”通揉,使……弯曲(《劝学》) (1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有”通“又”;“暴”通“曝”,晒(《劝学》) (1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参”通“三”,表多次,经常(《劝学》) (15)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通“智”,才智,智慧(《劝学》) (16)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生”通“性”,资质,禀赋(《劝学》) (17)南声函胡 “函胡”通“含糊”,重浊模糊(《石钟山记》) (18)至莫夜月明 “莫”通“暮”,晚(《石钟山记》) (19)爱而不见,搔首跑弧 (19)爱而不见,搔首跑弧 “爱”通“蔓”,隐藏; “见”通现出现(《诗经? 女》(20) “见”通现出现(《诗经 ? 女》 (20) 彤管有炜,说怪女美 “说”通“悦”,喜爱;“女”通“汝 你,这里代指彤管(《诗经?静女》) (21)自牧归黄,洵美且异“归”通“馈”,赠送(《诗经? (21)自牧归黄,洵美且异 “归”通“馈”,赠送(《诗经?静女》) (22)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匪”通“非”,不是(《诗经?静女》) (2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通“授”,传授(《师说》)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③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张衡传》) ④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师说》) 3.宾语前置 所谓宾语前置,通常有两种,一是动词的宾语前置,二是介词的宾语前置。 无论是动词的宾语前置,还是介词的宾语前置,都存在以下三种形式。 (1) 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这个宾语一般放在动词或介词前面, 构成宾语前置。 如: ①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②沛公安在?(《鸿门宴》) ③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 ④何为其然也?(《赤壁赋》) (2)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这个宾语一般放在动词或介词前面,构成宾 语前置。如: ①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 ②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 ③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张衡传》) ④不吾知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⑤毋吾以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3)借助“之”或“是”将强调的宾语前置。如: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②唯予马首是瞻。(《左传》) ③钩党之捕遍于天下。(《五人墓碑记》) 4.定语后置 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 中心词之后。如“蚓无爪牙之 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中的“利” “强”都是后置定语。文言文中的定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1)中心词+定语+ “者”。 如: ①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客有吹洞箫者。(《赤壁赋》) (2)中心词+ “之” +形容词(定语)o如: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②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 ③凌万顷之茫然。(《赤壁赋》) ④无兄弟之亲。(《报任安书(节选)》) (3)中心词+ “之” +定语+ “者”。如: ①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②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五人墓碑记》) (4)中心词+数量词或者数词(定语)o如: ①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 ②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③铸以为金人十二。(《过秦论》) 备 注:

文档评论(0)

贤阅论文信息咨询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在线教育信息咨询,在线互联网信息咨询,在线期刊论文指导

认证主体成都贤阅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四川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510104MA68KRKR6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