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拔罐法针灸学南京中医药大学.pptxVIP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拔罐法针灸学南京中医药大学 第1页/共23页 拔罐的含义 拔罐法(cupping therapy) 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火、抽气等方法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之吸附于腧穴或应拔部位的体表,使局部皮肤充血、瘀血,以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方法。 拔罐法,或称吸筒疗法,古称角法 。 第2页/共23页 一、罐的种类 (一)竹罐 用直径3~5厘米坚固无损的竹子,制成6~8厘米或8~10厘米长的竹管,一端留节作底,另一端作罐口,用刀刮去青皮及内膜,制成形如腰鼓的圆筒。用砂纸磨光,使罐口光滑平正。 竹罐的优点是取材较容易,经济易制,轻巧价廉,不易摔碎,适于煎煮。缺点是容易燥裂、漏气,吸附力不大。 第3页/共23页 一、罐的种类 (二)陶罐 用陶土烧制而成,有大有小,罐口光整,肚大而圆,口、底较小,其状如腰鼓。 优点是吸附力大,缺点是质地较重,易于摔碎、损坏。 第4页/共23页 一、罐的种类 (三)玻璃罐 玻璃罐是在陶罐的基础上,改用玻璃加工而成,其形如球状,罐口平滑;分大、中、小三种型号,也可用广口罐头瓶代替。 优点是质地透明,使用时可以观察所拔部位皮肤充血、瘀血程度,便于随时掌握情况。缺点也是容易摔碎、损坏。 第5页/共23页 一、罐的种类 (四)抽气罐 用透明塑料制成,上面加置活塞,便于抽气。 也有用特制的橡皮囊排气罐,其规格大小不同。 新型的抽气罐具有使用方便,吸着力强,且较安全,又不易破碎等优点。 第6页/共23页 二、罐的吸附方法 (一)火吸法 1.闪火法 用长纸条或用镊子夹酒精棉球一个,用火将纸条或酒精棉球点燃后,使火在罐内绕1~3圈后,将火退出,迅速将罐扣在应拔的部位,即可吸附在皮肤上。此法在罐内无火,比较安全,是最常用的吸拔方法。但需注意切勿将罐口烧热,以免烫伤皮肤。 第7页/共23页 二、罐的吸附方法 (一)火吸法 2.投火法 用易燃纸片或棉花,点燃后投入罐内,迅速将罐扣在应拔的部位,即可吸附在皮肤上。此法由于罐内有燃烧物质,容易落下烫伤皮肤,故适宜于侧面横拔。 第8页/共23页 二、罐的吸附方法 (一)火吸法 3.滴酒法 用95%酒精或白酒,滴人罐内1~3滴(切勿滴酒过多,以免拔罐时流出,烧伤皮肤),沿罐内壁摇匀,用火点燃后,迅速将罐扣在应拔的部位。 第9页/共23页 二、罐的吸附方法 (一)火吸法 4.贴棉法 用大小适宜的酒精棉花一块,贴在罐内壁的下1/3处,用火将酒精棉花点燃后,迅速扣在应拔的部位。此法需注意棉花浸酒精不宜过多,否则燃烧的酒精滴下时,容易烫伤皮肤。 第10页/共23页 二、罐的吸附方法 (二)水吸法 水吸法是利用沸水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吸附在皮肤上的方法。此法一般选用竹罐。即选用5~10枚完好无损的竹罐,放在锅内,加水煮沸,然后用镊子将罐口朝下夹出,迅速用凉毛巾紧扪罐口,立即将罐扣在应拔部位,即能吸附在皮肤上。可根据病情需要在锅中放人适量的祛风活血药物,如羌活、独活、当归、红花、麻黄、艾叶、川椒、木瓜、川乌、草乌等,即称药罐法。 第11页/共23页 二、罐的吸附方法 (三)抽气吸法 此法先将抽气罐的瓶底紧扣在穴位上,用注射器或抽气筒通过橡皮塞抽出罐内空气,使其产生负压,即能吸住。 第12页/共23页 三、拔罐方法 (一)留罐法(retaining cupping) 又称坐罐法,即将罐吸附在体表后,使罐子吸拔留置于施术部位10~15分钟,然后将罐起下。此法是常用的一种方法,一般疾病均可应用,而且单罐、多罐皆可应用。 第13页/共23页 三、拔罐方法 (二)走罐法(movable cupping) 亦称推罐法,即拔罐时先在所拔部位的皮肤或罐口上,涂一层凡士林等润滑剂,再将罐拔住。然后,医者用右手握住罐子,向上、下或左、右需要拔的部位,往返推动,至所拔部位的皮肤红润、充血,甚或瘀血时,将罐起下。 适宜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部位,如脊背、腰臀、大腿等部位。 第14页/共23页 三、拔罐方法 (三)闪罐法(successive flash cupping) 即将罐拔住后,立即起下,如此反复多次地拔住起下,起下拔住,直至皮肤潮红、充血,或瘀血为度。 多用于局部皮肤麻木、疼痛或功能减退等疾患,尤其适用于不宜留罐的患者,如小儿、年轻女性的面部。 第15页/共23页 三、拔罐方法 (四)刺血拔罐法(blood letting puncturing and cupping) 又称刺络拔罐法,即在应拔部位的皮肤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或用皮肤针叩打后,再将火罐吸拔于点刺的部位,使之出血,以加强刺血治疗的作用。 一般刺血后拔罐留置10~15分钟,多用于治疗丹毒、扭伤、乳痈等。 第16页/共23页 三、拔罐方法 (五)留针拔罐法(retaining

文档评论(0)

kuailelaifenxian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太仓市沙溪镇牛文库商务信息咨询服务部
IP属地上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320585MA1WRHUU8N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