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清初“四王”及其画风对后世的影响.docVIP

浅谈清初“四王”及其画风对后世的影响.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清初“四王”及其画风对后代的影响 纲要:本文简单介绍了“清初四王”,并浅要剖析了其各自的艺术风格,总结了 “四王”画风的艺术特点及其形成原由,说了然“四王”画风形成的历史必定性,并对“四王”画风的形成对后代的影响作了剖析论述。 要点词:“清初四王”;笔墨;摹古 受明末董其昌等人的影响,清朝画坛一直以文人画占绝对优势。而清朝先期 的山川画,直承董其昌的理论和实践。沿袭董其昌的画风脉络,遵守古法,讲究笔墨韵致,形成了以“清初六家”为代表的画坛正宗,他们领导画坛,左右时风,特别是“四王”在当时山川画中的垄断地位是难以摇动的。 一、“清初四王各自平生及其艺术风格 “四王是指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四位明末清初的山川画家.他们的 绘画有共同的艺术特点,即追求笔墨,侧重摹古,所以被称为“清初四王”。 (一)苍润松秀王时敏。 “四王”中,以王时敏为首,这不单因其成就高,影响大,年纪长,也因它与其余“三王”的特别关系。王鉴同于他是江苏太仓人,小他六岁,他视其为 子侄行,两人互相商讨画艺,对清初画坛同有开启之功.王原祁是王时敏的嫡孙,师法黄公望,后代推其三人为有名的“娄东派代表人物。王翚是江苏常熟人,与王时敏堪称是“大老乡”,更重要的是王翚的崭露头角,极大的得力于王时敏,王鉴的指授,奖掖。 王时敏(1592-1680年),字逊云,号烟客,晚号西庐老人,江苏太仓人。明末以荫官至太常寺少卿,故亦称“王奉常”。清军南下时他在太仓率众降清,此后隐居不仕,“优游笔墨,啸咏烟霞”。工诗文,善书法,尤长八分于绘画,是清初的“画苑领袖”。著有《西田集》、《西庐画跋》等. 王时敏出身在一个书香官宦家,遍摹宋元名迹,又特别醉心于黄公望。王时敏对文人画内涵的意会力深受董其昌,陈继儒欣赏,在董其昌的指点和影响下,王时敏走上了临古,摹古,追求笔墨兴趣的正统之路。从前他的山川画精美淡 雅,工整俊秀,中后期特重笔法,用笔能虚而沉,即笔见墨,又善用积墨法,即墨 见笔。墨色苍润松秀,境界冲淡平易。于黄公望的浅绛水墨,尤有功力.78岁时做的《夏山飞瀑图》,全景式的构图,远山如屏,中景飞瀑,近景则为岩壑平坡,草屋草亭点缀此间,崇山峻岭,长松杂树,郁茂葱翠,秀润华滋.仿黄公望笔法,山石用披麻皴,点苔用横笔,以赭石,石绿施色。75岁做的《雅宜山斋图》,仿 倪瓒用笔,点皴之际虽见倪云林的枯寂笔墨,但与松中见紧,疏中见密,碎笔破皴中多了一份苍润秀美的气韵。意崇古尔反对新意,他的山川虽有功,但却不可以得“荒率苍莽之气”,仍缺乏从自然中吸取灵感的主观踊跃性,缺失了能感感人的 感情力量。 (二)王鉴,滑润纤细而不伤雅。 王鉴(1598—1677年),字玄照,后改字元照,号碧湘,自称染香庵主人,江苏太仓人。明末曾官至廉州太守,入清不仕。著有《染香庵集》,《染香庵画跋》等。 王鉴的出身于王时敏相像,他是有名文学家王世贞的孙子,家中古代名画 珍藏有名东南。他虽从黄公望下手,却又不限制于一家,以元四家为主,参以宋人遗意.王鉴亦擅长摹古,他以董源,巨然为宗,交融“元四家”,又多取法于黄公望,功力深沉而好用尖刻细劲之笔,画风华润,纤细而雅秀,善作青绿设色,皴染兼长。作为一个纯粹的画家来说,王鉴比王时敏技法精能,眼界宽阔,丘壑多 变,笔墨沉雄。绢本设色《访三赵山川图》是王鉴暮年的成熟之作. (三)王翚,御赐“山川清晖”。 王翚,(1632-1717年),字石谷,号耕烟隐士,乌月隐士等,江苏常熟人。著有《清晖画跋》等。因画《康熙南巡图》,皇太子赐书“山川清晖”四字,因此又称清晖老人。 王翚出身文人间家,祖上四世均善画,受家庭熏陶,王翚自幼嗜画。老师学黄公望,他也专仿黄公望。王翚从前仿古而未能化,随后又深受王鉴、王时敏影 响,但35岁时就已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他把文人画的笔墨高古和职业画家的造型布景能力,一致同来,风格多样,运用精熟,但他只求技法精能而缺乏先人画中深邃委婉的感情,只于用笔上求成效,造成笔法过于夸张刻露,也是他的缺点。可是因为它是职业画师出身,有些作品也能师法造化,画出自然生趣。如《仿 古四时山川·春》,画中光景清爽,滋润秀雅,春意初绽的感觉是来自画家自己生活的. (四)王原祁:“苍润浑朴 王原祁(1642—1715年),字茂京,号麓台,石师道人等,江苏太仓人。康熙时中进士,长久做地方官,公余坚持作画,后被召入内廷,成为宫廷画家,既判定內府书画,也为皇帝作画。 王原祁是王时敏之孙,受其祖父与王鉴教育,同走仿古之路,练习传统笔墨,功底极深,一世崇敬黄公望。他的画法是干笔淡墨积墨法,与黄公望的“景繁 而笔简实质上其实不相同。“他主张用笔要“毛”不要“光”,指的是干笔淡墨,并且不可以一遍画成,一定在频频皴染中求交融厚重,这与他的干笔淡墨积墨法 是一致的.他的用笔凝重中而有张力,沉雄中有动感,元气淋漓

文档评论(0)

135****991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