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减灾常识.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防震减灾常识 一、为什么会发生地震 20 世纪伊始,科学家们开始深入研究地震波,从而为地震科学及至整个地球科学掀开了新的一页。相继提出比较有影响的假说有三个: 一是“弹性回跳说”——1911 年理德提出地球内部不断积累的应变能超过岩石强度时产生断层,断层形成后,岩石弹性回跳,恢复原来状态,于是把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出来,引起地震。 二是“岩浆冲击说”——1955 年日本的松泽武雄提出地下岩石导热不均,部分溶融体积膨胀,挤压围岩,导致围岩破例产生地震。 三是“相变说”——美国学者布里奇曼提出地下物质在一定临界温度和压力下,从一种结晶状态转化为另一种结晶状态,体积突然变化而发生地震的。 虽然,地震之谜迄今没有完全解开,但随着物理学、化学、古生物学、地质学、数学和天文学等多学科交叉渗透,深入发展,使地震学科取得长足的进步。 思考题:你赞同哪种说法?为什么? 二、地震的分类 根据震源深度的不同,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 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小于 60 千米的称为浅源地震。全世界 85%以上 的地震都是浅源地震。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大多在 5 至 30 公里之间。这类地震对人类造成的损失最大。 中源地震:震源深度在 60 至 300 千米的称为中源地震。 深源地震:震源深度在 300 千米以上的称为深源地震。这类地震一般不会造成破坏和灾害。 根据震中距的不同,分为远震、近震、地方震。远震:震中距大于 1000 公里的地震称为远震。近震:震中距在 100 至 1000 公里内的地震称为近震。地方震:震中距在 100 千米内的地震称为地方震。思考题: 1998 年 11 月 9 日发生在云南省宁蒗县的 6.2 级地震,对于与宁蒗县相邻的四川省盐源县来说,是 ,对于成都、西昌等地来说, 是 ,而对于北京来说就是 。 三、震级与烈度 地震有强有弱,用以衡量地震本身强度的“尺子”叫震级。震级可以通过地震仪器的记录计算出来,它的单位是“级”。震级的大小与地震释放的能量有关,地震能量越大,震级应就越大。 迄今为止世界上记录到的最大地震是 1960 年 5 月 22 日智利的 8.9 级地震。 我国现行的《中国地震烈度表》,最低为一度,最高为十二度。一二度时人完全感觉不到; 三度时少数静止中的人有感; 四度至五度睡觉的人会惊醒,悬挂物摇晃; 六度时,房屋损坏,墙体微细裂缝; 七至八度房屋破坏,地面裂缝; 九至十度房屋倒塌,地面破坏严重; 十至十二度为毁灭性的破坏。 思考题:小红半夜被地震惊醒,看见吊着的电灯摇摇晃晃,当时大概是什么震级? 四、地震前兆 地震前自然界出现的与地震孕育有关的现象称为地震前兆。我国古代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早就开始认识到地震是有前兆的, 并留下了丰富的关于地震前兆的记载。 例如:1739 年宁夏银川地震以后,有人就总结出地震与井水变化、动物不安、震前地下发声、 天气反常等现象之间可能存在某些联系。古书《隆德县志》上也记载了古人总结的六种地震前兆现象。现代地震科学的深入研究表明,地震之前确实存在多种多样的前兆现象。 1、地下水异常。 比较常见的有,井水陡涨陡落、变色变昧、翻花冒泡、 温度升降,泉水流量的突然变化,温泉水温的突然变化等 2、动物的习性异常。 目前已发现地震前有一定反常表现的动物有 130 多种,其中反应普遍且比较确切的约有 20 多种,常见的: 大牲畜:如马、驴、骡、牛等; 家畜:如狗、猫、猪、羊、兔等; 家禽:如鸡、鸭、鹅、鸽子等; 穴居动物:如鼠、蛇、黄鼠狼等; 水生动物:如鱼类、泥鳅等; 会飞的昆虫:如蜜蜂、蜻蜒等。 这些动物的反常表现大体有三类: 兴奋型异常。如惊恐不安、不进圈、狂吠,如癫如狂,仓皇逃窜;惊飞、群迁等。 抑制型异常。如行动变得迟缓,或发呆发痴, 不知所措,或不肯进食等。 生活习性变化。如冬眠的蛇出洞,老鼠白天活动不怕人,大批青蛙上岸活动等。 应该说明的是,动物异常的原因很复杂,很多时候与地震之间没有任何关系,所以在观察宏观变化时,一定要注意识别真伪,并及时向地震部门报告 一旦发现异常的自然现象,不要轻易作出马上要发生地震的结论,更不要惊慌失措,而应当弄清异常现象出现的时间、地点和有关情况,保护好现场,向地震部门或政府报告,让地震部门的专业人员调查核实,弄清事情真相。 思考题:你知道哪些地震前兆? 五、地震预报 地震预报三要素 预报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震级,合称地震预报三要素。一个完整的地震预报(主要指短临预报),必须包括三要素,同时包括对震害的预测。 地震预报分类 地震长期预报——指对未来十年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的预报。 地震中期预报——指对未来一二年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和强度的预报。 地震短期预报——指对未来 3 个月内将要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 临震预报——指

文档评论(0)

tianya189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阳新县融易互联网技术工作室
IP属地上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20222MA4ELHM75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