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情绪社会性发展与青少年上.ppt

第六讲情绪社会性发展与青少年上.ppt

  1.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依恋类型的简单自测 1、我很容易与人接近,信赖他们或让他们信赖我是件开心的事。我不怎幺担心被抛弃或害怕别人离我太近。 2、与他人接近让我不安;我很难完全相信、依靠他们。有人对我太亲近时我会很紧张,并且爱侣想让我更亲近一点我也有点不自在。 3、我想让人亲近我,可别人不情愿。我常担心我的同伴不是真的爱我或者想离我而去。我想和他人完全融为一体,可这个愿望有时会吓跑别人。 第三十页,共四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 依恋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安全型依恋: 在认知、人际关系和个性等方面发展更好 有更强的问题解决能力,有较多的积极情感,在同龄人中更有吸引力 不安全依恋: 与随后的适应不良和行为问题相联系 第三十一页,共四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 第一页,共四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 第六讲:情绪、社会性发展与青少年 第一节 情绪与依恋的发展 第二节 自我与社会认知的发展 第三节 道德的发展 第四节 性别差异与性别角色的发展 第二页,共四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 第一节 情绪与依恋的发展 情绪发展的基本年龄特征 情绪发展的理论 依恋的概念与理论 依恋的类型及其作用 第三页,共四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 情绪发展的基本年龄特征 第四页,共四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   儿童最初的情绪表现与基本需要是否得到满足密切相关。比如,新生儿具有两种可以分清的情绪反应,一是愉快,代表生理需要的满足;二是不愉快,代表生理需要尚未得到满足。 第五页,共四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 第六页,共四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 第七页,共四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   儿童进入幼儿园和小学接受教育后,社会认知能力也随之发展,因此对复杂情绪的理解和体验能力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第八页,共四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 第九页,共四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 第十页,共四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   进入青春期后,情绪的波动变大,往往喜怒无常,表现出更多的消极情绪,如孤独、抑郁等。这一方面可能是因为青春期激素变化的影响,也可能是因为青少年与父母、老师和同伴的冲突增加。 第十一页,共四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 青少年消极心境的表现 1、烦恼增多 1)不知如何确立自我形象 2)与父母关系的裂痕 3)同伴关系的重新确立 2、孤独—心理断乳带来的不安,不适 3、压抑---(许多要求无法得到满足,争强好胜,又敏感、自尊易受伤害) 第十二页,共四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   进入成年期后,随着生理的成熟和认知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情绪通常比较稳定,情感体验也比较深刻,情绪理解和调节能力也比较完善。 第十三页,共四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 情绪发展的理论 第十四页,共四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 学习理论: 绝大多数情绪反应者是学习的结果 第十五页,共四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 精神分析理论: 内驱力的提高产生不愉快情绪,内驱力的减退产生平静或愉快情绪 第十六页,共四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 认知理论: 情绪是认知过程的产物,取决于个体对刺激情境的评价结果 第十七页,共四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 依恋的概念与理论 第十八页,共四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 依恋的概念 通常指儿童(特别是婴儿)与成人(父母与其他养护者)之间所形成的持久的情感联系 第十九页,共四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 依恋的精神分析理论    把依恋看作早期儿童对能够满足生理需要、提供快乐与舒适的父母形成的一种本能的情感联系,强调生物学因素在依恋建立和发展中的决定作用,把喂养作为依恋形成的起源。 第二十页,共四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 依恋的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认为依恋不是一种内部的或本能的过程,而是儿童与周围的重要人物之间通过相互作用而建立起来的关系。婴儿通过母亲的哺育满足自身的需要,婴儿微笑等积极反应也使母亲获得了精神上的回报,从而形成了双向的依恋关系。 第二十一页,共四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 依恋的认知理论   认知理论关注依恋的认知基础。要产生依恋,必须先学会区分熟悉与陌生人,还必须确认熟悉的人会永久地存在。这就能够解释为何依恋出现在7~9个月大,因为这时正是“客体永久性”出现的阶段。 第二十二页,共四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 依恋的习性学理论   习性学理论认为依恋是一种对种族保护和生存至关重要的本能反应。依恋的生物功能在于保护幼小的后代,而心理功能在于提供某种安全感。 第二十三页,共四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 亨利.哈罗的恒河猴实验   接触安慰对幼猴与母猴间依恋关系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事实上,对于幼猴而言,接触安慰在依恋关系的形成中比母猴提供乳汁的能力更重要。 第二十

文档评论(0)

xiaoyao202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