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史课件-物理学革命与哲学.pptVIP

科学技术史课件-物理学革命与哲学.ppt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物理学革命与哲学 一场国际性的大论战 哥本哈根解释 统计解释 关于哥本哈根学派与 爱因斯坦之争的评述 一、一场国际性的大论战 1. 量子力学虽然建立了,但关于它的物理解释却众说纷坛,莫衷一是。 2. 波动方程中的所谓波究竞是什么? 3. 如何认识微观领域里的测不准关系? 4. 围绕上述问题哥本哈根学派与爱因斯坦等物理学家之间进行了旷日持久的论战。 Niels Bohr (1885-1962)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cs 1922 for his services i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structure of atoms and of the radiation emanating from them 尼尔斯·玻尔 : 丹麦著名物理学家,玻尔研究所创始人 哥本哈根学派创始人,量子力学奠基人之一 丹麦国家队守门员 玻尔和哥本哈根学派 玻尔简介:玻尔(1885~1962)是推广、应用与发展量子论的又一科学家。玻尔出生在哥本哈根一个颇有声望的知识分子家庭,祖父是语言学家,父亲是哥本哈根大学生物学教授。玻尔18岁进入哥本哈根大学物理系学习。1911年入英国剑桥大学和曼彻斯特大学深造,在这里结识了他的良师益友卢瑟福,在他的鼓励和帮助下完成了他的原子结构理论。玻尔一直坚持量子论这块阵地,成为这场物理学革命中的风云人物以及这场革命的主力部队—哥本哈根学派的领导人。 玻尔研究所(1920——) 哥本哈根学派的建立 Bohr Copenhagen Conference 1929 主要成员 沃尔夫刚·泡利 (Wolfgang Pauli) 1945 Nobel Prize 沃纳·海森堡(Werner Heisenberg) 1932 Nobel prize 1930年第六届索尔威会议 泡利 狄拉克 玻尔 居里夫人 朗之万 爱因斯坦 上帝会掷骰子么? 1.1波函数的统计解释及其争论 1. 波动方程中的所谓波究竞是什么? 2. 薛定谔本人认为,它就是一种物质波,而其粒子性只是波的某种密集,即‘波包”。 3. 玻恩则认为,电子的粒子性是基本的,它的波函数表征的是电子这种粒子在某时某地出现的几率。 波函数的统计解释 某一时刻出现在某点附近体积元dV中的粒子的概率,与波函数模的平方成正比。 概率密度 波函数Ψ(x,y,z,t)的统计解释(哥本哈根解释):波函数模的平方代表某时刻t在空间某点(x,y,z)附近单位体积内发现粒子的概率,即|Ψ| 2 代表概率密度。 波函数的统计意义是波恩于1926年提出的。由于波恩在量子力学所作的基础研究,特别是波函数的统计解释,他与博特共享了1954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关于“波函数的统计解释”的不同理解 1926年,玻恩提出波函数服从统计原理,其哲学思想与哥本哈根学派一致,但两者对量子力学的解释有差异,尽管他们都承认几率的概念,但哥本哈根学派认为几率可以描述单个事件,而统计解释者则认为不能。 爱因斯坦是统计解释的积极倡导者和宣传者,认为正是由于这种统计性质,才使得量子力学对微观系统的描述是不完备的。 波函数统计诠释涉及对世界本质的认识观念 哥本哈根学派——爱因斯坦 著名论战 量子力学背后隐藏着还没有被揭示的更基本的规律,这个规律对量子力学有新的解释。上帝不会掷骰子 波函数的概率解释是自然界的终极实质 玻尔、波恩、海森堡、狄拉克、泡利、费曼等 爱因斯坦、薛定谔、德布罗意等 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 一对不对易的共轭力学量在测量时不能同时确定。 对易: 不对易: 海森堡不确定性(测不准)原理: (共轭力学量) 1.2 “测不准关系”及其争论 对于微观粒子,不能同时用确定的位置和动量来描述。 h── 谱朗克常数 △x──表示微粒沿x方向的位置坐标的测不准量。 △px──表示微粒沿x方向的动量测不准量。 玻尔互补原理与观测概念之认定 1. 玻尔进一步提出了量子力学的互补思想:两个量,在测量其中一个量时妨碍了同时对另一个量的测量精度,那么这两个量就是互补的。 2. 互补原理:两个互斥的方面有时互相补充的,必须同时兼顾,二者共同构成对同一客体的完备描述。 3. 波粒二重性: 4. 非经典粒子,非经典波 5. 微观客体运动在不同实验安排下,呈现于宏观仪器上的不同图象 6. 人们没办法,才做一个近似的,唯象的,互相补充的描述。 哥本哈根解释 1. 玻尔的互补性原理,得到玻恩、泡利和狄拉克等哥本哈根学派成员的支持 2. 1932年冯·诺意曼在哥本哈根观点的基础上形成了完备性定理和测量定理。 3. 哥本哈根学派在解释量子现象和基本理论的同

文档评论(0)

子不语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平安喜乐网络服务,专业制作各类课件,总结,范文等文档,在能力范围内尽量做到有求必应,感谢

认证主体菏泽喜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未知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371726MA7HJ4DL48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