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吸痰技术并发症院前急救晋中一院站 闵虹目 录 吸痰的定义、目的、适应症经鼻/口腔吸痰法吸痰注意事项吸痰指征吸痰技术并发症及处理2021-02-01,中华护理学会下发护办发字【2021】3号文件,根据《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规定,发布经审核通过的《成人有创机械通气气道内吸引技术操作》(以下简称气道内吸引技术操作)等10项团体标准的公告。吸痰的定义、目的、适应症吸痰的定义吸痰术:是经口,鼻或人工气道将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吸出来的一种方法。/s?fallback_from_env=not_supportvid=wxv_2813526887208583170__biz=Mzg3MTUxODc2MA==mid=2247505665idx=1sn=b65008cb9f3b422690dea8fpshare=1scene=1srcid=0424jnmfNlTu2MtfhxN4ravJsharer_sharetime=1682345255448sharer_shar密闭式气道内吸引气道内吸引 /s/LSz3MDghuiGqB87anye7fA声门下吸引开放式气道内吸引应用带有声门下吸引装置的气管导管,通过负压吸引,直接吸引积聚在气囊上方的分泌物的方法。将吸引(吸痰)管置入人工气道,吸引出气道内的痰液、血液、误吸的胃内容物及其他异物的技术操作。将患者的人工气道与呼吸机的连接断开后,吸引(吸痰)管通过人工气道置入气道内进行吸引的方法。吸引装置与呼吸机结合,允许患者在呼吸机不断开的情况下,吸引(吸痰)管通过人工气道置入进行吸引的方法。吸痰的目的、适应症目的适应症清除呼吸道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促进呼吸功能,改善肺通气。预防吸入性肺炎,肺不张,窒息等并发症的发生。危重,昏迷,老年,大手术后,麻醉未醒,胸部外伤等呼吸道被呕吐物,分泌物堵塞,出现各种呼吸困难,以及因各种原因导致的不能有效咳嗽使分泌物不能咳出的患者,为有人工气道的患者留取痰液标本时。/s/EeyxohLHSzeC6QDNZ66hqg经鼻/s/EeyxohLHSzeC6QDNZ66hqg//s/EeyxohLHSzeC6QDNZ66hqg口腔吸痰法?吸痰的注意事项?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操作原则。吸痰前充分做好对病人的评估,选择合适的吸痰管及吸引方式(开放式吸引或密闭式吸引)。评估吸引装置,打开吸痰器电源后,检查吸引器性能是否良好,吸引管是否通畅,调节负压在40~53.3Kpa。(儿童<40.0kPa)。吸引前后应给予30~60s纯氧。开放式气道内吸引应使用无菌手套,密闭式气道内吸引可使用清洁手套。置入吸引(吸痰)管过程中应不带负压。置入过程中感觉有阻力或刺激咳嗽时,应将吸引(吸痰)管退出 1~2 cm,然后轻柔旋转提吸。从置入到退出吸引(吸痰)管,宜在15s内。一次未吸尽时,间隔3~5分钟再吸。应先进行口咽部和(或)鼻咽部吸引,再进行气道内吸引。?吸痰的注意事项?更换吸引部位时,应更换吸引(吸痰)管。密闭式吸引(吸痰)管更换频率参照产品说明书,出现可见污染或套囊破损时应立即更换。吸引过程中应观察患者的面色、呼吸、血氧饱和度、心率/律和血压。如发现病人出现气道痉挛、紫绀、生命体征变化等,立即停止吸痰,配合医生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缓解后再吸痰。吸引后应评估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呼吸音和机械通气波形,记录吸引物的颜色、性状和量。如病人痰液黏稠,不易吸引可加强气道湿化,进行气道温湿化,Y型管温度应在 34℃~41℃之间、相对湿度 100%协助病人变换体位,鼓励咳痰,通过震动排痰配合叩击、雾化吸入等方法,提高气道廓清效果使之易于吸出。每次吸引结束后应及时、充分地冲洗管路。密闭式气道内吸引应使用灭菌注射用水或无生理盐 水,开放式气道内吸引可用清水。条件允许时可持续监测气囊压。对于插管时间超过48~72 h的患者,宜使用带有声门下吸引的气管导管,每1~2h进行声门下吸引。吸痰指征七大指征,需要及时进行吸引(吸痰)。
1.气道内有可听见、看到的分泌物。
2.听诊可闻及肺部粗湿罗音。
3.考虑与气道分泌物相关的血氧饱和度下降和(或)血气分析指标恶化。
4.排除呼吸机管路抖动和积水后,呼吸机监测面板上流量和(或)压力波形仍呈锯齿状改变。
5.考虑与气道分泌物增多相关的机械通气时潮气量减小,或容积控制机械通气时吸气峰压增大。6.考虑吸入上呼吸道分泌物或胃内容物等状况时。7.需留取痰液标本。吸痰技术并发症及处理低氧血症临床表现呼吸道粘膜损伤发生原因感染肺不张预防措施支气管痉挛心律失常1·低氧血症2、发生原因:1.吸痰管过粗,吸痰时间过长,吸痰管插入过深,影响患儿呼吸或吸入气体中氧气不足,造成缺氧。2.因吸痰中断机械通气或吸氧患儿停氧时间过长导致机体缺氧。3.吸痰过程中的负压将肺内氧气吸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