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四、人类对林火认识的发展阶段 1.原始用火阶段 (人类出现——原始社会——18世纪初) ? ● 时间漫长 ? 起初:取暖、烧烤食物、防御野兽、袭击野兽… ? 后来:原始农业——刀耕火种 ? 简单工业——制陶、冶铜、煮盐、酿酒… ?● 用火粗放 ? 取暖、烧烤食物、防御野兽、袭击野兽、刀耕火种… ?● 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小 ? 人少、林多 ?● 人类学会用火,是人类走向文明的重要标志 从荒蛮走向文明 社会生产力极大发展 关于古代用火: ——陕西的兰田人(距今约80万年) ——周口店的北京人(距今约40-50万年) ——云南的猿谋人和西候度人(距今约170-180万年) 恩格斯曾经指出:“在人类历史的初期,发现了从机械运动到热的转化,即摩擦生火;目前发现了从热到机械运动的转化,即蒸汽机……。但是,毫无疑问,就世界性的解放作用而言,摩擦生火还是超过了蒸汽机,因为摩擦生火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同动物界分开”。 他还指出:“人们只是学会了摩擦取火以后,才第一次迫使某种无生命的自然力替自己服务”。 可以说没有火的发明与利用,就没有今天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就没有现代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 ●?人口剧增 现已证明,地球形成已有46亿年历史。 生物圈在地球上已存在34亿年之久。 人类在地球上出现只不过200-300万年 ---成为地球上最具竞争力的生物。 全球20世纪中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人口25亿, 37年后(1987年)翻了一翻,增加到50亿, 现已达到67亿。 2. 森林防火阶段(18世纪初——20世纪中叶) ● 开垦农业——火烧森林(自然火、人为火) ? ●? 资本主义工商业兴起——森林工业 ?????????? 1万年前,地球森林为62亿ha, 占陆地面积的40% ????????? 1960年,地球森林为40亿ha, 占陆地面积的27% ??????????? 1988年,地球森林为28亿ha, 占陆地面积的18% ???????????目前,地球森林为38.7(39.99)亿ha, 占陆地面积 的29.6% 我国古代就有很强的森林防火意识: ?——《殷王法》中就有“弃灰于公道者断其手”的条款。 ?——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政治家管仲在他的《管子》中讲:“山泽不救于火,草木不殖成,国之贫也;山泽救于火,草木殖成,国之富也。” 在当时的历史时期,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低,文化不发达,人们还缺乏控制火灾的知识和有效工具。森林火灾时常危及国计民生,影响国泰民安,甚至动摇统治王朝。 因此,各朝代乞求长治久安的帝王和官吏无不重视施行火政,即设火官、立火禁、修火宪。 设火官:即设置掌管火政的官吏和专司救火的工兵。我国早在周期就开始设置“司灌”、“司恒”和“宫正”三职火官,分别掌行乡间、城内和宫廷火禁之事宜。 立火禁:即发布防火政令和建立御火制度。为了防止火患,各朝代都有不同内容的火禁令。 修火宪:即制定法律,依法治火,以惩罪误。我国自夏代起就出现了法律这一阶级专政工具。到了商朝开始用刑罚手段管理火政。 ● 认识到火的两重性 ? 有害:烧毁森林、牧场、危害野生动物、甚至人类的 生命财产; 有益:低强度火减少可燃物积累——降低火险, 促进更新生长; 改良牧场(烧除畜生不可食性草、灌) 维持某些物种生存: 植物——北美短叶松 动物——驼鹿、麋鹿 3. 林火管理阶段 ( 20世纪中叶 —— ) ● 一方面控制有害的森林火灾,一方面积极用火 ? 《Forest Fire Control and Use》美国Kennth Davis (1959) ? 其实,我国古代用火经验丰富: —— 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讲:“江东、江南之地,惟桐树、黄栗之利易得。乃将旁边山场尽行锄转,种获,收毕,乃以火焚之,使地熟而沃”。 —— 梁廷栋在《种岩桂法》中讲到:“既定种桂之山场,七、八、九月伐木烧草,将山地锄治。其锄宜深,以八九寸一尺为度。此时将地逐一锄翻,则草木强,经霜必枯(若春夏锄治,草木皆争发);至十一、十二月,再将所锄之土块,掀翻锄碎,以待来春,种桂为佳”。 ——《南岳志》讲:“衡山有山笋,笋动者,竹经野烧,当春怒发”。 另外,《齐民要术》、《汜胜之书》、《三农经》等书籍在谈到种榆、楮、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