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东汉顺帝时,张陵在四川鹤鸣山自称得太上老君口授,编写道书,又吸收巴蜀少数族原始宗教,创立五斗米道。后世道教徒尊张陵为天师,五斗米道称天师道。 张陵(东汉) 张陵去世以后,他的儿子张衡、孙子张鲁继续在川西北和陕南一带传道。 张鲁(东汉) 东汉灵帝时黄老道徒张角创太平道,以《太平经》为主要经典,自称大贤良师,以跪拜首过和符水咒语为人治病,教徒几十万,遍布青、黎、幽、冀、荆、扬、衮、豫等八州,东汉灵帝中平元年(184)发动起义。 《太平经》(明) 张陵之孙张鲁割据汉中20多年,传播五斗米道。东汉献帝建安二十年(215),张鲁归降曹操,五斗米道也终于有合法传播的机会,影响日增。 魏王曹操 太平道和五斗米道是早期道教两大教派,他们的教义基本一致,思想和道术的渊源也相同。 张角张梁张宝 (1) 古代鬼神思想 在古代社会中,人们把日月星辰、河海山岳和祖先都视为神灵,并对他们进行祭祀和祈祷等崇拜活动,逐步形成了天神、地祇和人鬼的神灵系统。 斗姆星君 (2) 巫术和神仙方术 古代殷周人相信卜筮可决疑惑、断吉凶,巫师能够交通鬼神。这种依仗巫术祈福禳灾方式被道教吸收。 殷商甲骨文 战国以后神仙方术兴盛,鼓吹长生成仙之术的方士,利用齐人邹衍的阴阳五行说解释方术,形成神仙家,即方仙道。神仙家的神仙信仰和方术都被道教承袭。 王灵官元帅(北京白云观) (3) 谶纬之学 汉代从董仲舒开始,运用阴阳五行的思想解经,逐步形成谶纬之学。谶纬就是谶和纬。谶是秦汉间巫师方士编造的预示吉凶的隐语。纬是汉代神学迷信附会儒家经义的书籍。 董仲舒(西汉) 西汉末到东汉初,谶纬之学盛行,儒生与方士合流,以阴阳五行推验灾异祯祥。道教汲取谶纬思想,作为方术的内容。 董仲舒《春秋繁露》(明刊本) (4) 黄老思想 黄老学说起于稷下道家。黄老思想包含很多神秘主 义因素,黄老学者本来就有许多方士,他们以神仙长生 思想和阴阳五行学说对这些因素作出宗教性解释,使黄 老之学与神仙方术相结合,而向神仙方术的方向发展。 永乐宫三清殿(山西芮城) 东汉特别推崇神化后的老子,逐渐形成崇奉老子为神明的黄老道,并与方仙道逐步合流,成为早期道教的前身。 老子岩雕坐像 (福建武夷山桃源洞) 五 道教的分化 及其发展 (1) 道教的分化 魏晋以后,道教内部分化,部分向上层发展。东晋葛洪总结战国以来神仙方术思想,在《抱朴子·内篇》中建立一套成仙的理论,对道教发展有较大影响。以后上清派、灵宝派等相继出现。 葛洪(东晋) 同时,民间仍然流传通俗道教。东晋末年的孙恩,利用民间五斗米道组织起义,沉重地打击了东晋王朝的统治。 葛洪《抱朴子》明刊本 北魏太平真君年间,嵩山道士寇谦之自称奉太上老君意旨,宣吾新科,清整道教。在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支持下,他制订乐章,整顿统一民间各道派,并代替张陵为天师,号称北天师道。 寇谦之(北魏) 南朝宋明帝时,庐山道士陆修静祖述三张(张陵张衡张鲁),弘衍二葛(葛玄葛洪),依据宗法思想制度,仿效佛教修持仪式,制订道教斋戒仪范,改革五斗米道,意在王者遵奉,号称南天师道。 陆修静(南朝宋) 南朝梁武帝时陶弘景吸收儒家和佛教两家思想,充实道教内容,构造道教神仙谱系,叙述道教传授历史,主张三教合流,对道教发展影响很大。 陶弘景(南朝梁) (2) 道教的隆盛 唐代统治者自称老子后裔,实行崇道政策。唐高祖李渊在武德八年(625)规定三教排列次序:一道教,二儒教,三佛教。唐高宗李治在乾封元年(666)追尊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 唐高祖李渊 唐玄宗李隆基在开元二十五年(737)令道士女冠隶宗正寺,把道士视为皇室宗亲。开元二十九年(741)制两京、诸州各置玄元皇帝庙并崇玄学,置生徒,令习《老子》《庄子》《列子》《文子》,每年准明经例考试。 唐玄宗李隆基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李隆基又追尊庄子为南华真人,文子为通玄真人,列子为冲虚真人,庚桑子为洞虚真人。四人著作都列为道教经典。李隆基亲自为《道德经》作注。 元始天尊(三清之一) 唐代宗李豫把老子尊为祖先,宋真宗赵恒称道教财神赵玄朗是其族祖,奉为道教尊神,封为圣祖上灵高道九天司命保生天尊大帝,加封老子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 财神赵公明 宋徽宗赵佶自称教主道君皇帝,在太学置《道德经》《庄子》《列子》博士,亲为道教书籍作注。下令僧尼改为德士,让他们穿道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