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HG_T 4685-2014 无水氟化氢泄漏的处理处置方法.docx

HG_T 4685-2014 无水氟化氢泄漏的处理处置方法.docx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ICS 13.030.20 Z 05 备案号:46147—2014 HG 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工行业标准 HG/T 4685—2014 无水氟化氢泄漏的处理处置方法 Treatment and disposal method for anhydrous hydrogen fluoride spill 2014-07-14 发布 2014-11-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I HG/T 4685—2014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废弃化学品处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SAC/TC294) 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西莹光化工有限公司、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 计院、国家氟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巨化集团技术中心)、鹰鹏集团-鹰鹏化工有限公司、山东兴 氟新材料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方路、史婉君、郭黎明、赵美敬、王树华、谢汛友、田智勇、陈晓青。 1 HG/T 4685—2014 无水氟化氢泄漏的处理处置方法 1 范围 本标准告知了无水氟化氢的理化性质和危害性,规定了发生无水氟化氢泄漏时的紧急措施、泄漏 现场的处理方法和泄漏现场的处置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无水氟化氢在生产、贮存、使用、经营和运输过程中发生泄漏时的处理、处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890 呼吸防护 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 GB 12268 2012 危险货物品名表 GB/T 24536-2009 防护服装 化学防护服的选择、使用和维护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初始隔离区 initial isolation zone 是指发生事故时公众生命可能受到威胁的区域,是以泄漏源为中心的一个圆周区域。圆周的半径 即为初始隔离距离。该区只允许少数消防特勤官兵和抢险队伍进入。 3.2 防护区 protective action zone 是指下风向有害气体、蒸气、烟雾或粉尘可能影响的区域,是泄漏源下风方向的正方形区域。正 方形的边长即为下风向疏散距离。 4 理化性质 无水氟化氢的理化性质参见附录 A。 5 危害性 5.1 危险性类别 按GB12268-2012 第6章的规定,无水氟化氢属于第8类腐蚀性物质,次要危险性为第6.1项 毒性物质。 5.2 腐蚀危害 无水氟化氢遇到水后能强烈地腐蚀金属、玻璃和含硅的物质。 5.3 健康危害 5.3.1 无水氟化氢与皮肤接触后会致皮肤灼伤,初期皮肤潮红、干燥,创而苍白、坏死,继而呈紫 黑色或灰黑色。深部灼伤或处理不当时,可形成难以愈合的深溃疡,损及骨膜和骨质。 5.3.2 与眼睛接触后局部剧烈疼痛,角膜迅速形成瓷白色混浊,若处理不及时可引起角膜穿孔。 5.3.3 吸入或食入,可引起鼻、喉、胸骨后烧灼感,嗅觉丧失,咳嗽,声嘶,严重时可引起支气管 炎和出血性肺水肿,甚至发生反射性室息。 2 HG/T 4685—2014 5.4 环境危害 5.4.1 无水氟化氢与空气中的水接触时会形成强腐蚀性酸雾,对植物和农作物产生一定的伤害 5.4.2 若泄漏到土壤,则对土壤造成腐蚀污染,对埋在土壤内的地下管道产生腐蚀作用。 5.4.3 若泄漏到河流、湖泊、水渠、水库等水域,则造成水体污染 5.4.4 若泄漏到水泥地面、建筑物、路而等,则造成严重腐蚀。 6 泄漏时的紧急措施 6.1 报警 6.1.1 发生无水氟化氢泄漏,如果可能发展成为危险化学品事故时,事故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当立即 按照本单位危险化学品应急预案组织救援,并向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环境保护、公安、卫生 主管部门报告;道路运输、水路运输过程中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的,驾驶人员、船员或者押运人员还 应当向事故发生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报告。 6.1.2 报警的内容应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危险化学品的种类和数量,现场状况,已采取 的措施,联络电话、联络人姓名等,如果有人员中毒或伤亡应拨打120急救电话。 6.2 防护、隔离区的设置 6.2.1 救险人员未到达前,应疏散无关人员撤离事故区域,禁止车辆通行,泄漏现场严禁烟火,当 事人(或单位)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自救。 6.2.2 救险人员到达现场后,应尽快设立防护、隔离区。防护、隔离区的设置应参照图1,并根据 无水氟化氢的泄漏量、现场的气候条件(风向、风力大小)、地理位置

文档评论(0)

consult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consult

认证主体山东持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IP属地山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370100MA3QHFRK5E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