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粱黑穗病
Sorghum Head Smut
高粱黑穗病是高粱上的一类重要病害,种类很多。发生普遍、危害较重有高粱丝黑穗病(Sorghum Head Smut)、高粱散黑穗病(Sorghum loose smut)和高粱坚黑穗病(Sorghum covered smut)。
症状
丝黑穗 散黑穗 坚黑穗
高粱丝黑穗病:病株一般较矮,色泽稍深,在抽穗前,病株穗的下部较为膨大,苞叶紧实,有的穗略歪向一面,剥去苞叶,穗部成为白色的棒状物,此即“乌米”。病穗外部有一层白色的膜,抽穗后外膜破裂,散出大量黑色粉末,此即冬孢子。病穗散出冬孢子后,里面有一成束的黑色丝状物,即残存的花絮维管束组织,病穗有的仅顶端一部分或一侧露出,但也有黑穗全部露出的。叶片染病,在叶片上形成红褐色条状斑,扩展后呈长梭形条斑,后期条斑中部破裂,病斑上产生黑色孢子堆,但孢子量不大,维管束组织不受破坏。病株侧芽或分蘖也常被侵染,形成“二茬乌米”。有时有几种黑穗病可并发于同一株高粱上。如主糵或主穗为丝黑穗病,分蘖或侧穗为散黑穗病,或者相反,甚至3种黑穗病并发于同一分蘖上,但不常见。该病在辽宁、吉林、山西发生普遍且严重。
高粱散黑穗病:多数品种病株稍矮,茎较细,叶片稍窄,抽穗较早,分蘖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较细小。被害植株的花器多被破坏,子房内形成黑粉,即病原菌的冬孢子,但也有少数籽粒未遭破坏,能正常结实。病粒破裂前有灰白色薄膜一层,系有疏松连接的菌丝细胞所组成,孢子成熟后,膜即破裂,黑粉散出,露出长而稍弯曲的黑色中柱,为寄主维管束残余组织,是高粱散黑穗病症状特点之一。
高粱坚黑穗病:病株不矮化,内外颖很少受害,只侵染子房,形成一个坚实的冬孢子堆。一般全穗都变成卵形的灰包,外膜较坚硬不破裂或仅顶端破裂,内部充满黑粉。病粒受压后散出黑色的粉状物即病菌的冬孢子,中间留有一短且直的中轴。病粒椭圆形至圆锥形,护颖较健粒稍短。我国高粱产区均有发生。
病原
高粱丝黑穗病:病原为孢堆黑粉菌Spoisorium reilianum(Kühn)Longdon et Full.,属担子菌亚门孢堆黑粉菌属。异名为Sphacelotheca reiliana (Kühn)Clint。冬孢子能结集成冬孢子球,球形或不规则形,50~70µm,孢子球内的冬孢子,集结,但较为分散,成熟后各自分散。冬孢子球形至卵圆形,暗褐色,10~15×9~13µm,外壁厚约2µm,表面有细刺,有时混生有不孕细胞,不孕细胞无色透明,表面光滑。冬孢子须经生理后熟才能萌发。孢子萌发温度范围为15~36℃,适温为28~30℃。冬孢子萌发产生先菌丝,担孢子侧生。担孢子还能以芽生方式产生次生担孢子。有时冬孢子萌发直接产生分枝菌丝。病菌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病原菌具有高粱、玉米两个寄主专化型。高粱专化型主要侵染高粱,虽能侵染玉米但发病率不高。玉米专化型能侵染玉米,不能侵染高粱。
高粱散黑穗病:病原为高梁轴黑粉菌Sorisporium cruenta(Kuhn)Pott.。冬孢子堆有由菌丝体组成的灰白色被膜。冬孢子球形至卵圆形,暗褐色,5~10µm,表面隐约有网纹。冬孢子在水和营养液中均可萌发,在麦芽汁营养液中能发生很多的担孢子;在蒸馏水中和高温下不产生担孢子,只形成分枝菌丝。病菌具有生理分化和异宗配合现象,病菌除侵染高粱外,还能侵染苏丹草和扫帚高粱。
高粱坚黑穗病:病原为高粱坚黑穗病菌Sorisporium sorghi(Link) Clinton。冬孢子堆生在子房内,圆筒形或圆锥形,长3~7mm,先包有坚实灰白色的一层被膜,后破裂暴露。冬孢子堆深红褐色,中心具短中轴。冬孢子球形至卵形,呈黄褐色至褐色,4.7~9.0µm。在油镜下观察表面有极小的微刺,近于光滑。冬孢子萌发时产生先菌丝和担孢子,有时直接发生分枝菌丝,萌发温度为16~37℃,适温为20~23℃。病菌有生理分化现象,我国已发现8个生理小种,但只侵染高粱属植物。
发病规律
高粱丝黑穗病:病菌以冬孢子在土壤和粪肥中越冬,也可混在种子中间或附在种子表面,但不是主要的初侵染来源。冬孢子抵抗不良环境条件能力非常强。落于干土中的冬孢子,能存活3年之久。该病为幼苗侵染系统性发病的病害。病菌冬孢子萌发后以双核侵入丝侵入幼芽,从种子萌发至芽长1.5cm为最适宜的侵染时期。侵入的菌丝初在生长锥下部组织中,40d后进入内部,60d后进入分化的花芽中。土温28℃、土壤含水量15%发病率高。春播时,土壤温度偏低或覆土过厚,幼苗出土缓慢易发病。连作地发病重。病害发生与连作和土壤温湿度有关。
高粱散黑穗病:高粱散黑穗病为一种芽期侵入系统性侵染的病害。病菌以种子传播为主,借冬孢子附着在种子表面来传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19北京高三二模七选五汇编.docx VIP
- Unit 3 Food 知识清单(六大知识题型)总梳理(解析版).docx VIP
-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8课《同学相伴》教学设计.docx VIP
- 2025至2030年中国管道直饮水市场发展前景分析及行业投资规划建议报告.docx
- 单髁置换手术步骤.pptx VIP
- Unit 3 Food 知识清单(六大知识题型)总梳理(原卷版).docx VIP
- 教师评课用语缺点建议.doc VIP
- 2025年全国红十字应急救护竞赛活动考试题库300题(含答案).docx
- 互联网交往的利与弊-教学素材【课件】.ppt VIP
- 急性肾损伤的护理.ppt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