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G_T 4603-2014 输送带 三辊托辊最小过渡距离的计算.docx

HG_T 4603-2014 输送带 三辊托辊最小过渡距离的计算.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ICS 53.040.20 G 42 备案号:45261—2014 HG 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工行业标准 HG/T 4603—2014/ISO 5293:2004 输 送 带 三辊托辊最小过渡距离的计算 Conveyor belts—Determination of minimum transition distance on three idler rollers (idt ISO 5293:2004) 2014-05-12发布 2014-10-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I HG/T 4603—2014/ISO 5293:2004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使用翻译法等同采用 ISO 5293:2004 《输送带 三辊托辊最小过渡距离的计算》(英文版)。 与本标准中规范性引用的国际文件有一致性对应关系的我国文件如下 GB/T 15902 2009 输送带 弹性伸长率和永久伸长率的测定及弹性模量的计算(idt ISO 9856:2003)。 本标准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用“本标准”代替本国际标准; 删除国际标准的前言; 纳入国际标准修改单(ISO 5293:2004/Cor 1:2008),同时在改动过的条款的外侧页边空白位 置用垂直双线(Ⅱ)标示。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带轮与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输送带分技术委员会(SAC/TC428/SC1) 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青岛新干线技术咨询有限公司、青岛科技大学、青岛科大新橡塑技术服务有限公 司、青岛橡六集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昌桂芹、张墩、辛永录、李程程。 1 HG/T 4603—2014/ISO 5293:2004 输 送 带 三辊托辊最小过渡距离的计算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输送带过渡距离的计算公式,并详细说明了其应用和推导。 本标准不适用于 ISO 21183- 1 所描述的轻型输送带。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ISO 1537 松散物料连续机械搬运设备 槽形带式输送机(轻便式输送机除外) 托辊 [Continuous mechanical handling equipment for loose bulk materials-Troughed belt conveyors (other than portable conveyors) Idlers] ISO 9856 输送带 弹性伸长率和永久伸长率的测定及弹性模量的计算(Conveyor belts Deter- mination of elastic and permanent elongation and calculation of elastic modulus) 3 最小过渡距离的计算 过渡距离计算公式如下,其推导见附录 A: 式中: L? 过渡距离,单位为米(m); h 带边在过渡段内上升或下降的垂直距离(见图1),单位为米(m); λ 托辊槽角; M 在张力 TR 下测得的弹性模量,单位为牛顿每毫米(N/mm); TR --输送机稳定运行的情况下最大荐用带与带的接合张力(RMBT), 单位为牛顿每毫米 (N/mm); △T 带边在过渡段内的应力,单位为牛顿每毫米(N/mm)。 图 1 过渡距离 2 HG/T 4603—2014/ISO 5293:2004 4 过渡距离计算公式的应用 4.1 总则 计算过渡距离时,根据情况使用4.2到4.4 描述的M、h 和△T 的适当值。 4.2 带的弹性模量(M) 值 按 ISO 9856 测定弹性模量值。 4.3 带边上升或下降的垂直距离(h) 值 4.3.1 总则 通过托辊槽角λ(见图1)和尾部滚筒相对于中辊的位置计算数值。4.3.2和4.3.3描述了4种常 见情况。 4.3.2 等长三辊 滚筒与中辊上沿齐平(见图2)。 式中: h 带边在过渡段内上升或下降的垂直距离(见图1),单位为米(m); b 带宽,单位为米(m); λ 托辊槽角。 图 2 滚筒与中辊上沿齐平 滚筒被提升到了中辊上沿1/3槽深处(见图3)。此时h 等于槽全深的2/3,即 式中: h 带边在过渡段内

文档评论(0)

consult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consult

认证主体山东持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IP属地山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370100MA3QHFRK5E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