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金线巢凤梨 (N. i. cv. Striatum) 银线巢凤梨(N. i. cv. Lineatum) 深紫巢凤梨(N. i. var. innocentii) 原产巴西。喜温暖、湿润,不耐寒;喜光,耐半荫,忌强光直射。 分芽扦插繁殖。10℃左右越冬。 室内观叶观花。 水塔花(Billbergia pyramidalis) 凤梨科水塔花属。 多年生常绿草本。 叶莲座状着生成筒状,带状披针形,叶缘上部具棕色小刺,叶背常具横纹。花莛被白粉,略高出叶面,穗状花序紧密,球形;苞片披针形,红色,萼淡橙红色,花瓣红色,端蓝紫色;花期冬季。 原产秘鲁、巴西。喜温暖、湿润、半荫,较耐寒,10℃以上越冬。 分割吸芽繁殖。 室内观叶。 火剑凤梨(Vriesea splendens) 凤梨科丽穗凤梨属。别名丽穗兰、红剑。多年生常绿附生草本。叶带形,基生呈莲座状,拱形弯曲下垂,深绿色具多数紫黑色横纹。花莛直立,无分枝,穗状花序扁平细长似剑,苞片互叠,2列状,鲜红或绯红色,小花黄色。 原产南美圭亚那。喜温暖、湿润,不耐寒,较耐旱;宜基质栽培。 扦插或分割萌蘖芽繁殖。生长适温20~25℃,10℃以上越冬;生长期充分浇水,冬季保持盆土湿度干燥;夏季注意遮荫,冬季给予充足光照。 室内观叶观花。 丛生铁兰(Tillandsia cyanea) 凤梨科铁兰属。别名铁兰。多年生常绿草本,叶剑状条形,放射状基生,硬革质,浓绿色,基部具紫褐色条纹。花莛高出叶丛,穗状花序椭圆形,扁平;苞片红色,二列套叠,小花雪青色;花期全年。 原产厄瓜多尔、危地马拉。喜温暖、湿润,不耐寒;喜充足散射光,忌强光直射;宜疏松、通气、排水好的基质栽培。 分株繁殖。生长适温15~25℃,10℃以上越冬;生长期多浇水,并适当追施稀薄液肥。 优良的室内观叶观花植物。 丽穗凤梨 波曼丽穗凤梨 金宝丽穗凤梨 巢凤梨 红星果子蔓 火炬凤梨 美叶光萼荷 铁兰 铁线蕨(铁线蕨科铁线蕨属) (Adiantum capillus-veneris) 又称铁丝草、铁线草、水猪毛土, 多年生草本观叶植物。 铁线蕨为中小型陆生蕨,株高10~40cm。根状茎横生,密生棕色鳞毛,叶柄细长而坚硬,似铁线,故名铁线蕨。叶片卵状三角形,2~4回羽状复叶,细裂,叶脉扇状分叉,叶长10~30cm,小羽片斜扇形,深绿色。孢子囊群生于羽片的顶端。 铁线蕨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我国长江以南省区、北到陕西、甘肃和河北均有分布,是我国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气候区的钙质土和石灰岩的指示植物。其生态习性是喜温暖湿润和半阴环境。 铁线蕨以分株繁殖为主。 同属常见栽培种 荷叶铁线蕨(A. reniforme var. sinense) 掌叶铁线蕨(A. pedatum) 鸟巢蕨(铁角蕨科巢蕨属) (Neottopteris nidus) 又称巢蕨、山苏花、王冠蕨 多年生阴生草本观叶植物。 鸟巢蕨为中型附生蕨,株形呈漏斗状或鸟巢状,株高60~120cm。根状茎短而直立,柄粗壮而密生大团海绵状须根,能吸收大量水分。叶簇生,辐射状排列于根状茎顶部,中空如巢形结构,能收集落叶及鸟粪;革质叶阔披针形,长100cm左右,中部宽9~15cm,两面滑润,叶脉两面稍隆起。孢子囊群长条形,生于叶背侧脉上侧达叶片的1/2。 鸟巢蕨原产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我国广东、广西、海南和云南等地均有分布,亚热带其它地区也有分布。神经学家常附生于雨林或季雨林内树干上或林下岩石上。鸟巢蕨可用孢子播种和分株繁殖。 鹿角蕨(鹿角蕨科鹿角蕨属) (Platycerium bifurcatum) 又称蝙蝠蕨、鹿角山草, 多年生常绿附生草本观叶植物。 鹿角蕨是特异的蕨类植物,叶状体有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营养叶,呈圆形或盾形展于树干上,其主要功能除了抓住支承物之外,还收集从集从树上掉下来的碎屑,把它分解成养分,并包裹在根周围,保护蕨根,贮蓄水分,营养叶日久变成棕色;另一部分是孢子叶,从营养叶中心长出,能形成孢子,先端分裂成鹿角形叉状,深绿色,上面覆盖着细致的白色毡质鳞片,成熟后在叶背近分叉顶端长出一簇簇稠密的棕色孢子囊群。 鹿角蕨原产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多附生于树干分叉处或树皮开裂处,以吸收树表面的腐烂有机质,也可生于潮湿的薄被腐殖土的岩石上。其生态习性是喜高温多湿与半日阴,但冬季也可在直射光下生长。 鹿角蕨以分株和孢子繁殖。 肾蕨(Nephrolepis cordifolia)骨碎补科肾蕨属 别名蜈蚣草。 多年生常绿草本 株高30~40cm,根状茎具主轴,向四周伸出匍匐茎,匍匐茎短枝上生出圆形块茎。叶密集丛生,披针形,一回羽状全裂;羽片无柄,基部不对称,干后易落。孢子囊群生于侧脉上方的小脉顶端,棕褐色。 原产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喜温暖、湿润及半荫环境,不耐寒;宜富含腐殖质的中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