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建设技术要求.doc

森林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建设技术要求.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 Arabic PAGE \* Arabic 4 森林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建设技术要求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森林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的站址选择、规划布局、站房、观测设施、辅助设施、仪器设备、人员配置。 本标准适用于森林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的建设。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LY/T 1873 森林生态站数字化建设技术规范 HJ 655 环境空气颗粒物(PM10和PM2.5)连续自动监测系统安装验收技术规范 HJ 193 环境空气气态污染物(SO2、NO2、O3、CO)连续自动监测系统安装验收技术规范 QX/T 419 空气负离子观测规范 电容式吸收法 QX/T 45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第一部分:总则 站址选择 选择能够代表该气候带的主要植被类型且能表征土壤、水文、生境等特征,地势平坦,人为干扰小,交通、通讯、水电等条件相对便利的典型区域。 规划布局 监测站规格宜为20 m(南北向)×30 m(东西向),场地应平整,有均匀草层(草高不应超过20 cm),禁止种植作物。观测场大门一般开在南面,四周设置2 m高的稀疏围栏,场内铺设小路可供人行走。 站房 监测站房 站房为无窗结构,房顶应为平顶,安装防护栏,并预留采样总管安装孔,站房外部应配备通往房顶的梯子,使用面积宜15 m2~20 m2。 站房应有防水、防潮、保温、隔热措施,一般站房内地面应离地表25 cm以上。 站房应有防雷电和防电磁波干扰设施,且接地线路良好,用于机柜及监测仪器的接地保护,接地电阻小于4 Ω。 监测仪器供电线路应独立走线。站房内装有配电箱,供电设施采用三相供电,分相使用,电源电压波动不超过198 V~242 V,且供电系统应配有电源过压、过载和漏电保护装置。 采样装置和监测仪器排气口的位置应设置在靠近站房下部的墙壁上,排气口离站房地面的距离应大于20 cm。 站房内环境条件:温度20 ℃~30 ℃、相对湿度≤85%、大气压80 kPa~106 kPa。 站房内主要仪器设备包括(PM10、PM2.5、SO2、NOx、O3、CO)连续自动监测仪、空气采样装置、校准设备、数据传输设备、子站计算机及室内辅助设施(空调、排气扇、稳压电源、不间断电源、灭火装置、除

文档评论(0)

五金小能手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