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把握两篇短文的内容,明确说明对象,理清写作思路。
2、学习作者善于联系,由此及彼,多角度、多侧面的思维方法。
学习重点、难点:把握两篇短文的内容,明确说明对象,理清写作思路。
课前延伸:
1.写作背景:
这两篇科普短文选自阿西莫夫晚年的著作《新疆域》。阿西莫夫在本书序言中说:这些文章是“对科学近期进展的回顾和对导致我们形成清晰知识的历史成就的重新检讨与评价 ”
2.作者简介:
阿西莫夫(1920 —1992), 出生在苏联彼得罗维奇小镇,3岁时随父母移居美国纽约。自小喜欢读科幻小说,18岁那年,就发表了第一篇科幻小说《偷乘飞船的人》,在1941年的《理智》第一次提出了著名“机器人三原则”,1942年开始创作《基地三部曲》(1966年获雨果奖),1972年科幻小说《神仙们自由》获当年雨果奖和星云奖。他发表的科幻小说和科普作品已300部,是公认的当今美国科幻小说家泰斗。
3.重点字词
骨骼(gé) 漂移 (piāo) 地壳(qiào) 深渊(yuān) 驮着(tuó) 岛屿链(yǔ liàn) 两栖(qī) 铱(yī) 潮汐(xī) 硅(guī) 追溯(sù) 褶皱(zhě zhòu) 劫难(jié) 鸟臀目(tún)蟾蜍(chán chú) 衍射(y?n) 携带(xié)
4.字词解释
遗骸:遗留下来的骨骸。
褶皱: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到挤压而 形成弯曲。
劫难:灾难。
致密:细致精密。
追溯:逆流而上,向河江发源处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
天衣无缝:神话传说,仙女穿的天衣,不用针线制作,没有缝儿,比喻事物没有一定破绽。
课内探究:
《恐龙无处不在》
整体感知:
1.本文是事物说明文还是事理说明文?说明对象是什么?
2.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问题探究:
1.在南极及其他大陆上都发现了恐龙化石,作者首先想到了什么?
2.恐龙能在今天南极地区生存吗?为什么?作和经过分析思考,得出了什么答案?
3、什么是“板块构造”理论?
4.本文说明的对象涉及哪两个学科?从中我们可以明白一个什么道理?
小结:
本文依据在南极洲发现化石的事实,证明了大陆漂移的假说。课文说明的对象涉及两个学科即生物学(恐龙)和地质学(板块理论)。
从中我们明白一个道理:不同学科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里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被压扁的沙子》
整体感知:
1.本文是事物说明文还是事理说明文?说明对象是什么?
2.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课内探究:
1、 文章提出了哪两种观点 ?
2、解释“撞击说”和“火山说”。(用课文语言叙述)
3、这篇文章中作者的看法是什么?根据又是什么?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学情分析
学生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本文介绍克隆知识很有条理,语言形象、生动、典雅,贴近生活。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本文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本文蕴含的克隆知识以及个别专业术语较深奥,初二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应结合生物常识重点突破。2、能力分析:学生对说明常识的把握没有问题,并且能够通过反复阅读、品析语言、感悟文章的思想内涵。
3、一般特点与学习风格差异:学生习惯在小组内交流后再发表看法,因此应该适当的给学生多创造一些合作学习探究的机会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材分析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是一篇典型的科普说明文,两篇短文《恐龙无处不在》和《被压扁的沙子》都有关于恐龙,但是说明的对象又有所不同。两篇科普文章所介绍的都是比较深奥的科学知识,但由于作者采取了朴实、明白如话的语言,使原本深奥的知识变得浅显易懂。《恐龙无处不在》是从恐龙化石遍布全球的角度来谈大陆板块的移动,《被压扁的沙子》是从探寻恐龙灭绝的原因推断地球可能曾受到的撞击。?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测评练习
从课文注解得知,这两篇短文在原书中编排在一起,同在《地球科学新疆域》章节里,请问这两篇短文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
二、说明方法的判断
1、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 ( )
2、大约在2亿年前,泛大陆分裂成四部分( )
3、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个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 )
三、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1、“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
2、印度向北移动,并且大约在5000万年前与亚洲相碰撞……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观评记录??? 优:?
??? ▲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对课文内容把握好,课堂设计新颖,将科普文章讲的通俗易懂,易于学生接受。教学思路清晰,过程流畅自然,长文短教,重点突出,且点拨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初中语文_ 水调歌头整合学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语文_ 观舞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语文_ 水调歌头整合学习教学课件设计.ppt
- 初中语文_ 那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语文_ 观舞记教学课件设计.ppt
- 初中语文_<<社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语文_ 那树教学课件设计.ppt
- 初中语文_<<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语文_<<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课件设计.ppt
- 初中语文_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语文_18竹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语文_18竹影教学课件设计.ppt
- 初中语文_18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恐龙无处不在 被压扁的沙子教学课件设计.ppt
- 初中语文_19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语文_19 观舞记 冰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语文_19 在山的那边教学课件设计.ppt
- 初中语文_19 观舞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语文_19 鱼我所欲也《孟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语文_19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初中语文_19 观舞记教学课件设计.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