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财政审计体制改革调研报告
一、真实性、合法性与效益性并重,提升财政审计的层次 和水平
国家审计的目标是评价财政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 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但现行的财政治理体制存在诸多的弊 端,如预算编制不细、支付制度不健全、选购不透亮等,这些 弊端的存在给一些单位和个人弄虚作假、违法违纪造成可乘之 机,简洁滋生腐败现象。在这种形势下,审计机关的主要任务 是打假治乱,审计目标侧重于评价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和合 法性,对效益性重视不够。这次预算治理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兴 利除弊,改革现行的财政支出治理体制,革除制度上的弊端, 建立起标准、科学、透亮的预算治理制度。推行部门预算、国 库集中收付、政府选购和财政转移支付等项改革后,预算刚性 进一步增加,治理透亮度进一步提高,约束力进一步加大,做 假帐、违规违纪问题会渐渐削减。的预算资金运行模式为实 现真实性、合法性的审计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制度根底,为开展 绩效审计供给了现实可能性,使审计机关可以投入更多的审计 资源关注效益性审计目标,而且政府和社会公众对财政资金的 使用效益越来越关注,因而如何促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成 为审计机关面临的课题。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在查错纠弊的同 时,更多地留意检查和觉察损失铺张、资金使用效益不高等问
题,适时开展绩效审计。绩效审计的主要目标是促进财政部门 正确决策、科学理财、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当前应把绩 效评价的内容逐步融入真实性、合法性审计中去,把查错纠弊 与绩效评价结合起来,既揭露不真实、不合法的违纪违规问题,又对财政资金使用的效益性做出评价,全面完整地实现真 实、合法、效益的审计目标。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效益性目标将会越来越突出。
二、调整审计重点和内容,促进财政改革顺当进展
财政体制改革后,预算治理制度从预算编制到执行过程都 增加了一系列标准性、约束性的规定,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 付、政府选购和财政转移支付等推行的治理制度,使财政审 计的内涵和外延都有了相当大的扩展。当前财政审计要紧随财 政改革的步伐,准时了解和把握财政改革的最动态,认真研 究各项改革的根本内容和特点,审计监视的重点和内容要与之 相适应,准时作出必要的调整,以找准审计工作的定位。
一是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实施后,应把审计重点放在对国库 资金集中收付上来,重点检查税收等各项财政收入的缴库方式、程序是否合规,收入是否进国库统一账户,有无违规进入 过渡户或通过私设账户截留、挪用财政收入;集中支付的资金 有无不按预算和程序支付,是否利用集中支付之机,为某些部 门谋取私利。
二是对政府选购进展审计,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不同于 一般财务收支的事后审计,应留意把握审计重点,重点检查采 购打算和预算编制是否合规,是否严格执行选购打算和预算, 招投标方式和评审程序是否合规,选购资金的拨付是否按现行 法规和合同拨付与使用等。
三是对部门预算执行审计要把审计的重点放在预算确定的 部门专项事业费及财政专款方面,重点审计部门预算编制是否 合理,工程预算是否经过科学论证,各项事业支出及专款支出 是否按预算执行,有无挤占、挪用等违纪违规问题等。
四是切实加强转移支付审计,对一般性转移支付应把税收 返还和结算补助作为审计监视的重点,主要审查其真实性和合 法性,留意有无弄虚作假骗取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问题; 对专项转移支付则要重点审查专款投向是否正确,使用是否合 规合法,防止消灭截留、挪用、挤占和损失铺张等现象。在审 计中要留意觉察改革中消灭的状况和问题,检查改革措施 是否到位,从宏观上提出完善改革的建议。
三、转变审计方式,实现对财政资金运动全过程的监视传统的财政审计思维方式是重视审计预算执行结果,无视
预算编制和执行的动态过程的监视;突出抓好预算执行审计, 轻视“上审下”的财政决算审计。这主要是受原有的财政治理 体制的制约,其弊端是预算编制过粗,追加预算随便性大,支
出不标准,预决算批复不准时,资金安排与使用脱节,给审计 监视带来很大难度,不便于监视。这次财政改革的主要特点就 是要早编细编预算,硬化预算约束,标准支出治理,加强预算 监视,整个预算过程从编制到执行再到结果全部标准化、制度 化。细编预算为审查各部门和工程支出的合规性、合理性供给 了明确的依据;早编预算使预算经人大批准后可以准时批复部 门和单位,使审计部门能够依据“先有预算,后有支出,再行 监视”的原则履行监视职能;国库集中收付和政府选购制度有 利于对各项预算支出的合规合法性进展监视;实施财政转移支 付制度,标准了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财政的安排关系,便于对 拨入下级政府转移支付资金的审计。这些改革措施都为实施对 预算编制、执行和决算全过程的监视供给了制度根底,也给审 计工作提出了的要求。假设固守原有的财政审计监视方式, 明显不能适应财政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