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T 2416-2023高标准农田智慧灌溉技术规程.docxVIP

DB41T 2416-2023高标准农田智慧灌溉技术规程.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ICS 9g.090.tg CCS d gg 河 南 省 地 41 方 标 准 0gVL/T ZVL9—Z0Zt 高标准农田 Z0Zt - 09 - 09 发布 智慧灌溉技术规程 Z0Zt - 06 - 0g 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I 目 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基本条件 1 5 硬件布置 2 6 软件安装 4 7 系统调试 5 8 系统运行 5 9 系统维护 6 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 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河南省山水田园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河南省土壤肥料站、河 南邦友科技有限公司、河南省农村供水总站。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魏义长、陈伟峰、黄喜良、马鹏飞、汤向辉、黄达、杨先明、苏新宏、杜君、 张霞、李道西、葛建坤、张素娟、丁伟强、谢宇翔、李国发、鲁琳、赵东保、杨永辉、高翠民、宁东峰、 刘洋、黄丰硕、仵迪、刘傲、张磊、高世凯、龚雪文、潘红卫。 1 高标准农田 智慧灌溉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高标准农田智慧灌溉的基本条件,确立了硬件布置、软件安装、系统调试、运行和维 护等阶段的操作指示。 本文件适用于高标准农田智慧灌溉布置、运行和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 文件。 GB/T 28418 土壤水分(墒情) 监测仪器基本技术条件 GB/T 28452 信息安全技术 应用软件系统通用安全技术要求 GB/T 30600—2022 高标准农田建设 通则 GB/T 50085 喷灌工程技术规范 GB/T 50363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标准 GB/T 50485—2020 微灌工程技术标准 SL 364 土壤墒情监测规范 SL 515—2013 水利视频监视系统技术规范 DB41/T 1833—2019 农业小气候自动观测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GB/T 3060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高标准农田 田块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节水高效、农电配套、宜机作业、土壤肥沃、生态友好、抗灾能 力强, 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耕地。 [来源:GB/T 30600—2022,3.1] 3.2 智慧灌溉 以采集数据为基础、模型算法为核心、现代化装备和系统平台为载体,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与高效节 水灌溉理论、技术深度融合, 实现灌溉全过程、全环节的信息数字感知、智慧决策、智能控制和协同管 理,保持农田水、肥、作物最适关系,达到节水、高效、高产、优质的灌溉方式。 4 基本条件 4.1 田块条件 2 应符合GB/T 30600—2022第5章规定的建设区域和规模化经营、集中连片333 hm2 以上的耕地。 4.2 农田基础设施条件 应符合GB/T 30600—2022第6章规定的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农田输 配电等农田基础设施条件。 4.3 人员条件 管理和操作人员应具备信息技术、灌溉及电工等相关专业知识。 5 硬件布置 5.1 灌溉系统 5.1.1 组成 由灌溉首部枢纽、输配水管网、灌水器等硬件组成。 5.1.2 安装布置 按下列规定进行: a) 灌溉首部枢纽和输配水管网按 GB/T 50485—2020 第 7 章的规定进行施工和安装, 并配备水泵 变频器或稳压控制器; b) 灌水器(滴头、喷头、滴灌管、微喷带等)按GB/T 50363 的规定进行选型和铺设; c) 若采用管道式喷灌, 其骨干输水管宜采用 PVC-U 或 PE 材质, 地下埋设; 田间输水管宜采用 PE 材质, 地上铺设; d) 若采用地面轨道式移动喷灌,移动输水管及配套的灌溉机组按 GB/T 50085 的规定进行选型和 铺设; e) 若采用地面渠道供水式移动喷灌,输水渠道及配套的灌溉机组按 GB/T 50363 的规定进行建设 和铺设。 5.2 灌溉数据采集系统 5.2.1 组成 由数传流量计(表)和压力表等硬件组成, 用于监测灌溉流量和管道压力数据。 5.2.2 安装布置 按下列规定进行: a) 在水泵出口和每个灌水小区(或灌溉单元)入口均安

文档评论(0)

fdfdso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00020006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