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代漕运方式的嬗变和探究论文
明代漕运方式的嬗变和探究论文
一、河海并运
明朝初年,具体在洪武年间至永乐十三年(1415),明朝一直沿袭元代旧
制,采用河海并运的漕运方式。究其原因,很大一部分缘于太祖定都于南京。南京
是全国的经济中心,而太祖定都于南京这一举措使得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重合。凭
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当时都城所需粮草供奉无需经过长途运送,正是“四方贡赋,
由江以达京师,道近而易。”
当时的河运路线主要有:江西、湖广的粟米取道长江;浙西、吴中的粟米
经由江南运河;凤阳、泗州的粟米取道淮河;河南、山东的粟米借道黄河。
通过以上几条线路,将各地贡赋输送至都城南京。
洪武年间还沿开海运,此时海运主要源于战事的需求。自太祖推翻元朝在
中原的统治后,元顺帝逃至漠北,但仍然保持着原来的统治机构,史称北元,对新
立的明王朝的北部边疆多有骚扰,时常发生战乱。尤其在辽东及北平地区,更是战
乱不已。明朝在此地屯驻有大量军队,当地的粮食难以满足需求,故只能仰仗东南
的粮草供应。洪武元年(1368)二月,朱元璋命令汤和“造舟明州,运粮输直沽”,
供给北征士卒,这是明代海运之始。洪武五年(1372)正月,又命靖海侯吴祯率舟师
数万,从登州出海,以通辽东。
在吴祯之后,太祖又继续遣人通过海运输送粮饷至辽东,“延安侯唐胜
宗、航海侯张赫、舳舻侯朱寿先后转辽饷,以为常。”[6]值得注意的是,洪武三
十年 (1397)时太祖便下令罢除过海运,当时的主要原因是随着全国的范围内军屯的
普遍开展,辽东地区的屯田也逐步扩大。屯守军士通过屯田自给的方式来缓解粮食
不足的困境,正是“俱令屯田自食,以纾海运之劳”。加之海运的风险性较大,自
东南海运至东北,路途遥远,故而运送延期、漕船失事、军士毙命的事件时有发
生,因此当时的官员对海运继续实行亦颇有微词。到洪武三十年,屯田以来辽东地
区粮饷首次出现了盈余,太祖便下令辽东屯驻军士 “屯种其地,而罢海运。”
但是此次罢除海运并未延续多长时间,洪武三十一年(1398)太祖驾崩,建
文帝登基不久便爆发靖难之役,永乐帝即位。永乐帝在靖难之前为燕王,屯守北
平,靖难一役,永乐帝所有的军需粮草、人员供给等都仰仗于北平及辽东地区,因
而北方粮草短缺,亟需补给。于是在永乐元年(1403)三月,永乐帝下令重开海运,
命令平江伯陈 、都督佥事宣信任总兵官,督理海运,负责向辽东和北京两地运送
粮饷。同年八月,陈 “总督海运粮四十九万二千六百三十七石赴北京、辽东,以
备军储,这次海运的成功鼓舞了当时朝廷对海运漕粮的信心。此后,陈 等人大力
经营漕粮海运,永乐二年(1404)于直沽盖芦囤 208 座,收粮 104 000 石,河西务
盖仓囤 160 间,收粮 145 000 石,然后再转运北京。两年后,海运漕粮“岁以为
常”。当然,在海运补给北方的同时,永乐朝廷还在不断地开发河运的道路,由于
洪武年间较少通过河运将粮饷输送至北方,加上原来的运河堵塞不可用,故而永乐
初年的河运仅开发出一条较适宜的路线,即由淮河、黄河将粮饷运送至河南阳武,
然后派发山西、河南丁夫,通过陆地运送约 170 里至卫辉入卫河,最后到达通
州,由通州输送至都城乃至辽东。 [11] 所以,直至永乐十三年完全罢除海运之
前,明朝基本上还是采用所谓“水陆兼挽,参用海运”的河海并运的漕运方式。
二、弃海专河
河海并运的漕运方式一直持续实行至永乐十三年,是年太宗方下令罢除海
运,专事河运。深究当时太宗的决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致使太宗废弃
海运专事河运的原因。
其一,原先的漕运满足不了北平及辽东的粮食缺口。永乐帝对北平的重视
程度远远高于其父与其侄。自靖难成功,顺利登基后,在永乐元年便下令以北平为
陪都,改名为北京。他以后曾数次北巡至北京,并在北京设立 “行在 ”六 部 、
后 军 都 督 府 、都 察 院 ,将 决 策 和 军事、行政、监察系统逐渐北移,故
而北京的官员数量以及迁移人口不断增加。同时,随着北元势力的扰边日盛一日,
他于永乐七年(1409)率 五 十 万 兵 亲 征 北 元 鞑 靼 部 、 永 乐 十 二 年
(1414)率兵亲征北元瓦剌部,其后又进行数次亲征。战争意味着粮草和财富的消
耗,永乐帝多次率兵北征,也导致了北方粮饷的急缺。面对粮饷的缺乏,原先的海
运及单一的河运路线已经不足以填补粮饷的缺口,故此时需要寻找更为便捷快速的
运输路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