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技术-全套PPT课件.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起源与发展 1基 本 概 念 2目 录中药炮制理论的起始与发展 01基 本 概 念 基本概念中药炮制技术: 根据中医药理论,按照辨证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的性质及调剂制剂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基本概念狭义概念:炮炙――炒、炙、煅、蒸、煮、燀、其他制法 (复制、发酵、发芽、制霜、烘焙、水飞等)广义概念:净选加工――饮片切制――炮炙 02中药炮制理论的起始与发展 中药炮制的起源历史:原始社会条件:中药的使用火的出现酒的出现“药食同源”“炮生为熟”“充实内容”中药炮制的发展1、春秋战国至宋代(公元前722年至公元1279年) ——中药炮制技术的起始和形成时期2、金元、明时期(公元1280年至1644年) ——炮制理论的形成时期3、清代(公元1645年至1911年) ——炮制品种和技术的扩大应用时期4、现代(公元1911年以后)——炮制振兴、发展时期中药炮制的发展1、春秋战国至宋代(公元前722年至公元1279年) ——中药炮制技术的起始和形成时期春秋战国至汉以前 《五十二病方》提出了“止血者燔发”,收载有“炮、炙、燔、煅、熬”等炮制术语。书中记载”炮、炙、燔、煅、熬、细切”等炮制术语及简单工艺。中药炮制的发展《黄帝内经》《灵枢篇》和《素问篇》,“治半夏”,“治”即修治,也就是加工炮制,“燔治”“角发”是最早的炭药-血余炭书中记载”秫米半夏汤“---制半夏(毒)“口父 咀,渍酒中”---切制。中药炮制的发展 汉代《神农本草经》(365种)、《金匮玉函经》、《金匮要略方论》、《伤寒论》炮制特点:(1)由净制、切制--改变药性。如蒸大黄 (2)总结炮制理论,如《神农本草经》指出的“凡此七情,合和视之,……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者,不尔勿合用也”书中记载药物应用的炮制原则“有毒无毒,阴干暴干,采造时月’中药炮制的发展魏晋南北朝《雷公炮炙论》(雷敩)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载药300种 总结了当时炮制成就、创建了炮制新方法、运用辅料炮制药物.书中记载茵陈应 “勿令犯火’—科学,同时广泛应用辅料炮制药物。《本草经集注》(陶弘景)中药炮制的发展4.唐代该书把炮制列为法定内容,是中药炮制受到政府保护的开端。《唐本草》《备急千金药方》(1)炮制技术进一步发展,品种不断增加(2)列入了法定制药范围《新修本草》作蘖法-发芽法,作豉法-发酵法,作大豆黄卷等。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药方》中指出:“有需烧炼炮炙,生熟有定,一如后法,顺方者福,逆之者殃。……”明确了炮制的重要性。中药炮制的发展炮制正式成为国家法定制药技术标准的组成部分。宋代《证类本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这是宋代第一部国家成药规范,(类《药典》),依法炮制,法定了制药标准。《苏沈良方》:古代提炼激素的开始。(1)制药技术与品种更为丰富(2)作用扩大(3)使法定制药标准更丰富中药炮制的发展2、金元、明时期(公元1280年至1644年) ——炮制理论的形成时期提出了炮制原理---酒制升提,姜制发散,入盐走肾脏,仍仗软坚,用醋注肝经且资住痛,童便制除劣性降下,米泔制去燥性和中,乳制滋润回枯助生阴血,蜜制甘缓难化增益元阳,陈壁土制窃真气骤补中焦,麦麸皮制抑酷性勿伤上膈,乌豆汤、甘草汤渍曝并解毒致令平和,羊酥油、猪脂油涂烧,咸渗骨容易脆断。 中药炮制的发展金元时期张元素《珍珠囊》 “酒浸行经,止中腹痛”王好古《汤液本草》 “生泻熟补”,首乌葛可久《十药神书》 炭药止血“十灰散”(1)注重药物炮制前后的功效比较(2)注重药物辅料的作用书中自序说:“此书得自师传,在吴中治劳症,起死者数千人”。甲子十灰散—首次提出炭药止血理论。中药炮制的发展明代(1)炮制技术有较大进步(2)炮制理论有显著建树《本草蒙荃》陈嘉谟 “凡药制造,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酒制升提,姜制发散,盐制入肾仍仗软坚,醋制入肝且资助痛……。”书中提出了炮制原则:“凡药制造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 中药炮制的发展《炮炙大法》谬希壅 第二部炮制专著 载药439种 ①归纳和总结了雷敩炮炙十七法 ②提出药物贮藏保管之法,并提出炒炭存性的观点。《炮炙大法》---我国第二部炮制专著 ---明代—缪希雍书中在卷首归纳出“雷公炮炙十七法” 中药炮制的发展《本草纲目》李时珍 载药1892种 专列“修治”一项,修治即加工炮制《珍珠囊药性赋》 将炮制理论编成歌诀,如“芫花本利水,非醋不能通,绿豆本解毒,带壳不见功……”中药炮制的发展3、清代(公元1645年至1911年) ——炮制品种和技术的扩大应用时期《修事指南》张仲岩 第三部炮炙专著,载药232种 “炙专取中和之性,炒专取芳香之性” “分制合用”的新型制品流行,如黄柏,盐水炒、生晒、酒炒后合用。张氏认为炮制在中医药中非常重要:“炮制不明,药性不确,

文档评论(0)

粱州牧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资料收集自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36120077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