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猫
导读:《猫》是当代作家郑振铎于 1925 年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通过叙述了一个
发生在一家人与三只猫之间的故事,真切表现了作者复杂的内心情感。全文以浅显直白
的话语将三只小猫勾勒得形神俱全,借助形象的刻画和故事的推进,写出了人的恩怨情
感,而透过人的感情变化,又极其自然地托出了人生哲思,情深性挚,哲思醒人。
(一)文学常识
郑振铎,原籍福建长乐。中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作家、文学史
家、文学史家、翻译家。
(二)重点问题
1.文章结构:课文写了三次养猫的故事,文章可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 (1~2 段):写第一只猫的故事。
第二部分 (3~14 段):写活泼可爱的第二只猫不幸亡失的故事。
第三部分 (15~34 段):写第三只猫的亡失让我难过自责。
2.作者是怎样运用“伏笔”来写前两只猫的命运的?找出课文中的原句
第一只: “不知怎地忽然消瘦了,也不肯吃东西,光泽的毛也污湿了”——暗示了
它“死亡”的必然之势。
第二只: “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也不怕生人。”“跑到街上,在哪里晒太阳”
“总看见它在铁门外边。”“我们都很为它提心吊胆”——暗示了它会亡失。
3.重点写第三只猫
①第三只猫的 “可厌”,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的?
是从形态和性情等方面来写的。 “不好看,又很瘦”、 “毛被烧脱了好几块”、
“忧郁”、 “懒惰”。
②家人态度:为它不如前两只猫好看,性情忧郁、懒惰。家里人都不大喜欢、若有
若无。 结局:挨打屈死。作者心情:更难过、 良心受伤。
4.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道: “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死后,作者
写道: “自此, 我家永不养猫。”试体会这两句话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心情是悲伤的,养猫固然快乐,可是亡失的痛苦更叫人难
受。所以 “好久不养猫”,怕再养猫伤心。 第三只猫的死亡是因为作者的过失而造成
的,一种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见了猫就会触发灵魂的伤痛,永远愧对这类生命。 “自
1
此,我家永不养猫”,与开头遥相呼应,形成了首尾呼应,也是对全文的总结。
(三)中心归纳
明确:本文是一篇寓意深刻、感情真挚的散文。文章记叙了三次养猫的经历,曲折
地表达了同情、怜爱弱小者的思想感情。
2
学习资料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6 老山
界教案新人教
班 级: 科 目:
3
6 老山界
1。梳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把握文章的叙事线索。
2.品味文中生动、精彩的语句,体会作者在行文中寄托的情感。
3.感受文章所传达的精神品质,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2 课时
布置学生完成《状元大课堂》第 6 课课前预习卡。
第 1 课时
1。学习按照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的顺序,梳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理清文章层次。
2.感受红军战士不怕艰难险阻的顽强意志和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有这样一支军队—-
资料助读 1:
在一年时间里,一共爬过十八条山脉,其中五条是终年盖雪的,渡过了二十四条河流,经过了十二
个省份,占领过六十二座大小城市,突破了十个地方军阀组织的包围。
平均每天行军 71 华里,一支大军和它的辎重要在一个地球上最险峻的地带保持这样的平均速度,
可以说近乎奇迹.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
师:这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