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输电技术 第一部分 输电技术的发展历史.ppt

新型输电技术 第一部分 输电技术的发展历史.ppt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由于电晕损耗与线电压和电晕临界电压差的平方成正比,所以电压提高,电晕损失迅速增加,使输电技术发展遇到新的问题。电晕临界电压与导线直径成比例增加。1891年德国法兰克福,世界上第一条交流输电线路投入使用,该线路起点位于劳夫,终点是法兰克福,全长109英里,电压等级为13.8kV 主 要 内 容 交流输电技术的发展历史 1 输电技术面临的挑战 3 直流输电技术的发展历史 2 2.1高压直流输电发展过程 高压直流输电技术随电力电子器件的进步而发展 2.1高压直流输电发展过程 基于汞弧阀的直流输电技术 2.1高压直流输电发展过程 基于汞弧阀的直流输电试验阶段(1954年前) 1928年研制成功具有栅极控制能力的汞弧阀可用于整流,逆变。它使直流输电成为现实。1930年开始现场试验。 这一阶段的代表性工程有 : (1)德国的爱尔巴--柏林工程(1945 年),主要参数:电压±220kV ,输送容量60MW ,输送距离115kM (电缆),采用汞弧阀 (2)瑞典的脱罗里赫坦--密里路特工程(1945 年),主要参数:电压± 45kV ,输送容过6.5MW ,架空线路长度50km ,采用汞弧阀。 (3)原苏联的卡希拉--莫斯科工程(1950 年),主要参数:电压±200kV 、输送容量30MW 、输送距离112km(电缆),采用汞弧阀(现已改为晶闸管阀)。 (4)瑞典大陆和哥特兰岛之间的输电线路( 1954年),通过90km的水下电缆供给20MW的功率,标志着高压直流输电出现 2.1高压直流输电发展过程 汞弧阀的直流输电存在的问题 换流装置采用汞弧阀,阀内需要保持真空,制造技术复杂、价格昂贵、故障率高、可靠性低、维护不便。 导通触发困难,触发功率需要上百瓦,电压要2~3百伏。 这些因素导致汞弧阀的直流输电的容量和距离难以提升。 基于汞弧阀的换流器 2.1高压直流输电发展过程 基于汞弧阀的直流输电时期(1954年-1972年,发展阶段) 这个时期换流装置仍采用汞弧阀,不仅参数有很大的提高,而且质量也有很大的改善,直流输电进入了工业实用阶段。采用直流输电具有多方面的目的: 水下输电   不同频率连接   远距离,大功率 ( 1970 年美国的太平洋联络线工程,其架空线路长度达1362km 、电压为±400kV ,输送容虽为1440MW) 20世纪70年代,基于晶闸管的换流阀在直流输电领域得到应用,标志着第二代直流输电技术产生,传统电网换相高压直流输电(Line Commutated Converterbased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LCC-HVDC)技术问世。 2.1高压直流输电发展过程 基于晶闸管的直流输电时期( 1972年-现在,大力发展阶段) 1972 年,加拿大的伊尔河直流输电工程首次采用晶闸管阀(可控硅阀) 新建设的直流工程几乎全部采用晶闸管 直流输电工程几乎全是超高压工程 单回线路的输电能力比前阶段有了很大增加 发展速度很快,且规模越来越大 基于晶闸管的换流阀 2.1高压直流输电发展过程 与交流输电网络相比,LCC-HVDC具有下列优势与交流输电网络相比,LCC-HVDC具有下列优势: 不存在稳定性问题,可在大功率系统中应用. 电力电子器件响应快速,可以对有功功率实现灵活控制. 输电线路损耗小,在远距离、大容量功率传输应用中有很高的经济性. 可实现不同频率或非同步的区域性特大电网互联。 2.1高压直流输电发展过程 LCC-HVDC尚有的缺点: LCC-HVDC存在着诸如无功功率控制能力较弱并且自身需要大量无功补偿、不便于构造多端直流电网以及换流器依靠交流电网换相易发生换相失败等本质缺陷。 LCC-HVDC逐渐无法满足当今复杂的输配电网络对直流输电系统坚强、灵活、完全可控的需求,单一输电系统内能量只能单向流动。 2.1高压直流输电发展过程 基于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直流输电 1990年加拿大学者Boon-Teck等人首次提出了基于电压源型换流器(Voltage Source Converter,VSC)的高压直流输电技术,使得LCC-HVDC输电技术存在的固有缺陷迎刃而解 2.1高压直流输电发展过程 与LCC-HVDC相比,VSC-HVDC直流输电技术存在诸多优势 PWM调制技术使得其输出电压谐波含量低、滤波器容量小。 由于采用了全控器件,不需要联结电网提供换相电压,不会出现换相失败,可联结弱、无源电网。 VSC-HVDC在潮流翻转时,不需改变其控制系统的配置和主电路的结构,不需改变控制方式,也不需要闭锁换流器,整个翻转过程可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 可对有功功率进行快速、灵活控制,能实现动态无功功率补偿,提高系统母线电压稳定性,起到静止同步补偿器(STATCOM

文档评论(0)

dllkx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本文库主要涉及建筑、教育等资料,有问题可以联系解决哦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13302032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