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彝族民间乐器.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易经》 凉山彝族民间乐器 徐 特 摘要: “口弦会说话”、“月琴会唱歌”,这是对凉山彝族的器乐艺术及其审美心理的生 动表述。在凉山,民间乐器的吹、拉、弹、击皆有,且品种众多,其中以族奏、弹拨乐器 最为古老,且最具民族特色。 关键词:口弦 及嘿 葫芦笙 马布 月琴 一、口弦 口弦,凉山彝语通称“合喝”。有“吐丝(铜)合喝”、“马(竹) 合喝”两种。竹的长10 厘米多,形如短剑(图一);铜的一般长6至8厘米,宽1厘米,形如小树叶(图二)。依靠 中间的簧舌振动发音。口弦是原始乐器的遗存,国内外都认为产生于新石器时代。具《礼 记》所载女娲“承伏羲制 ,始作笙簧”○1。凉山彝文古籍 《古侯》记述远古彝族先民迁徙史 中就有“口弦莫捏在手上”的记载2○。原始的口弦为单片 ,在凉山已经绝迹 ,现在通常为二 片(基音排列为宫商)、三片(基音排列为羽宫商) (图三 ),其次为四片乃至五片组成一件。 两片的,其簧片分别以“母、公”相称; 三片的, 其簧片分别以“母、公、子”相称,仍保 留着母系时代的遗风。 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口弦演奏时将各片排成扇形,左手执尾部放在张开的嘴唇间,右手拇指(也有用中、食 指) 拨动簧片顶端振动发音,通过口腔共鸣扩大送出音响。口弦的特点和奥妙还不在于这 样发出来的本质音, 而是演奏者利用口、唇型的变化,配合口腔及腔内气息状态的变化, 每一片还能发出三个八度以上音域内的各个八度、五度、复大三度、复大二度的泛音,演 奏出音域宽广(图四),多彩多姿的五声音阶旋律,音色变幻丰富,和音重叠丰满,韵味无 穷。 我尽一杯,与君发三愿:一愿世清平,二愿身强健,三愿临老头,数与君相见。——《白居易》 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刘鹗 图四: 口弦的制作十分讲究,尤其竹口弦,要选年久质坚的金竹或楠竹,要经过选材、火烤、 打磨、挖槽、启簧、点刀、调音的工序,最后的关键是精心修理簧舌以达到需要的音高, 功夫奥秘全在启簧和簧舌调理的技术上。彝族谚语这样讲道:“最好的蔑丝斗笠出在雷波口, 最好的金竹口弦出在布西山下。○3”彝族对歌这样唱道:“山上有千万棵树,有哪一棵可做 犁头。山里有千万株竹,有哪一株可做口弦!○4”由此可见,好的口弦是很珍贵的。 二、及嘿 在彝语里, “及嘿”又译音为“觉嘿”、“足嘿”,意指竖吹的直笛。它是由一根长约20 厘米 ,口径1厘米左右的竹管作成 ,上面开有5至7个音孔(图五)。它不同于横吹的竹笛, 也不同于竖吹的箫。顶端无节也不封闭, 而是上下直通, 只是在顶端挖有一个凹口。(无凹 口者将四周削簿)。吹奏方法也大不同于其他吹奏乐器 ,是用上牙顶着凹口或上下牙咬着管 端 ,利用牙齿和舌尖半堵着管口构成一个发音哨口,使气息从口腔通过人为的哨口而发音, 所以凉山又称它为“克西及嘿”,即口咬竖吹笛。 图五 : 我尽一杯,与君发三愿:一愿世清平,二愿身强健,三愿临老头,数与君相见。——《白居易》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洪应明》 “及嘿”是彝族远古时代的乐器,凉山彝文古籍 《古侯》中说到 “口弦莫捏在手上“的 同时,对偶句就为“及嘿莫夹在腰间”○5 ,说明惟有它与口弦一样古老而一并提及。从“及 嘿”的形状、构造及其吹奏特点的原始性来看,与别的吹奏乐器有所不同,惟独与原始的 骨笛、骨哨有明显的相似,存在着渊源关系。汉、马融《长笛赋》中说“近世双笛从羌起, 羌人伐竹未及已。龙鸣水中不见已,裁竹吹之声相似”○6。“及嘿”质地改变与其相同,由 远古的骨质变为后来的竹管,这与地理环境和南方产竹有关。 “及嘿”音色明亮,高亢刚直 ,凉山彝族视通常用它来比喻男性性格 ,与口弦恰好形 成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专注于职业教育考试,学历提升。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32132030000054
认证主体社旗县清显文具店
IP属地河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45REK87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